不同光质与光照度对水稻温室立体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马旭 [1 ,2 ]
林超辉 [2 ]
齐龙 [1 ,2 ]
江立凯 [2 ]
谭永炘 [2 ]
梁仲维 [2 ]
鹿芳媛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农业机械与装备关键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光; 发光二极管(LED); 温室; 光照度; 红蓝光通量比; 人工补光; 立体育秧; 秧层间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水稻温室立体育秧技术具有节省秧田、减少土地浪费,利于标准化集中育秧等特点,但立体育秧中秧架各层之间光线互相遮挡造成的秧苗采光不足的问题,需要采用补光技术来改善秧架内光照条件以保证秧苗生长。该文基于植物光学理论分析确定水稻秧苗生长所需的红蓝光通量比(简称红蓝光比)范围,运用光照分析理论确定温室内光照度,并采用Ecotect软件进行温室内光环境模拟仿真。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不同补光条件对水稻秧苗生长质量的影响,采用LED植物补光灯分别对立体秧架上除顶层外的各层秧苗进行补光,设计红蓝光比、光照度及秧层间距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红蓝光比、光照度和秧层间距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光比10:1、光照度2 500 lx的光处理对水稻苗茎伸长生长促进作用更好;红蓝光比8:1的光处理则对水稻幼苗干物质积累和根系盘结作用更好,而且比红蓝光比10:1和6:1的光处理的壮苗指数要高。分析得出各个因素对水稻秧苗素质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红蓝光比>光照度>秧层间距,最佳的补光条件为:红蓝光比8:1,光照度2 500 lx,秧层间距45 cm。该文的研究结果为水稻工厂化立体育秧技术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3+235+234 +2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 [11] 植物生理学[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杨晴, 2012
  • [12] 日光温室环境因子调控技术研究[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杜震宇, 2012
  • [13] 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杜华平, 2008
  • [14] Effects of LEDs 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growth and leaf stomata of chrysanthemum plantlets in vitro[J] . Sun-Ja Kim,Eun-Joo Hahn,Jeong-Wook Heo,Kee-Yoeup Paek.Scientia Horticulturae . 2004 (1)
  • [15] 光质与补光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光合速率的影响
    付传明
    黄宁珍
    赵志国
    唐凤鸾
    黄志民
    [J]. 广西植物, 2007, (02) : 255 - 259
  • [16]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营养生长期的温光效应研究
    陈恩谦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5) : 242 - 244
  • [17] 温室人工补光技术及光源特性与应用研究
    宋亚英
    陆生海
    [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 (01) : 28 - 29
  • [18] 温室人工补光效果的研究及补光光源配置设计
    胡永光
    李萍萍
    邓庆安
    毛罕平
    [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 37 - 40
  • [19] 日光灯间距对温室内苗床补光效应的研究
    王庆菊
    王涌
    曹力云
    张力飞
    [J]. 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 (02) : 36 - 38
  • [20] 太阳辐射度与光照度换算浅析
    毛军需
    [J]. 河南农业科学, 1995, (01)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