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的双列杂交

被引:34
作者
闫喜武 [1 ]
张跃环 [1 ]
霍忠明 [1 ]
梁峻 [2 ]
杨凤 [1 ]
张国范 [2 ]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s w×z=20.59±0.98,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杂交有效地提高了变态率,缩短了变态时间;变态率的杂种优势为Hm=15.84,平均缩短变态时间2d。室内培育期间,刚刚完成变态的稚贝很快表现出生长优势,而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存活优势,其值分别为Hg=8.98±2.91,Hs=8.11±8.18;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为Hg w×z=15.93±6.47、Hs w×z=8.78±8.76,Hg w×z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Hs w×z与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养成期间,幼贝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12.77±1.20,Hs=49.85±1.93;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 w×z=20.92±1.98,Hs w×z=61.60±1.38,与其它杂交组的显著性差异程度与稚贝期相同。从总体水平上分析,幼虫、稚贝、幼贝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5.06、17.40、15.77,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各阶段的杂种优势,3个杂交组的杂种优势大小顺次为:W×Z>R×Z>W×R。R×Z、W×Z、W×R的子一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红斑马、白斑马(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中红(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且正反交的壳色表现一致,说明壳色表现形式与性别无关,为非伴性遗传。
引用
收藏
页码:864 / 8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鱼类育种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楼允东主编, 1999
[2]   太平洋牡蛎与近江牡蛎、褶牡蛎人工杂交的初步研究 [J].
周茂德 ;
高允田 ;
吴融 .
水产学报, 1982, (03) :235-241
[3]   皱纹盘鲍中国群体和日本群体的自交与杂交F的RAPD标记 [J].
张国范 ;
王继红 ;
赵洪恩 ;
阙华勇 ;
刘晓 .
海洋与湖沼, 2002, (05) :484-491
[4]   不同贝壳颜色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家系的建立及生长发育研究 [J].
郑怀平 ;
张国范 ;
刘晓 ;
阙华勇 .
海洋与湖沼, 2003, (06) :632-639
[5]   海湾扇贝杂交家系与自交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比较 [J].
郑怀平 ;
张国范 ;
刘晓 ;
阙华勇 .
水产学报, 2004, (03) :267-272
[6]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与大连群体生物学比较 [J].
闫喜武 ;
张国范 ;
杨凤 ;
梁峻 .
生态学报, 2005, (12) :3329-3334
[7]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两个壳色品系生长发育的比较 [J].
闫喜武 ;
张国范 ;
杨凤 ;
梁峻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5, (04) :266-269
[8]  
遗传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刘祖洞编著, 1991
[9]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yster production—a critique[J] . A.K. Sheridan. &nbspAquaculture . 1997 (3)
[10]   GENERAL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IES OF LARVAL AND JUVENILE GROWTH AND VIABILITY ESTIMATED FROM NATURAL OYSTER POPULATIONS [J].
MALLET, AL ;
HALEY, LE .
MARINE BIOLOGY, 1984, 81 (01) :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