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区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被引:37
作者
王延平 [1 ]
邵明安 [2 ]
张兴昌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关键词
陕北黄土区; 陡坡地; 多年生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生态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5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通过定点土壤水分测定与对比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区35~45°陡坡地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状况、年际、年内动态变化规律、干燥化特征及其补偿恢复特征。结果表明: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贫水年0~10m土层贮水量仅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26.2%42.0%,丰水年贮水量也仅占田间持水量的27.0%43.3%;亏缺次序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油松>荒坡>杏>枣>农地。年际间同一植被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00 cm以上土层内,变异程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同一生长季,各种植被0~120 cm土层含水量的变异系数都较大,但植被间差异较小;120 cm以下土层,变异系数较小,但植被间差异较大。陡坡地多年生植被均有永久干层存在,但深层土壤干燥化强度因植物种类和生长年限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雨季土壤水分的补偿和恢复深度为1.0~1.4m,但不同植被的土壤贮水增量和补偿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植被丰水年的雨水补偿深度比干旱年可增加60 cm以上,5m土层贮水增量增加3倍以上。在自然降雨条件下,陡坡地多年生人工植被的土壤贮水亏缺状况不能得到改善,土壤干化现象也不可能有所缓解。
引用
收藏
页码:3769 / 37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黄土高原西部兰州市郊人工林地水分亏缺与调控研究 [J].
段争虎 ;
肖洪浪 ;
宋耀选 .
中国沙漠, 2006, (04) :527-531
[2]   黄土高原子午岭天然林与刺槐人工林地土壤干化状况对比 [J].
王力 ;
邵明安 ;
王全九 ;
贾志宽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7) :1279-1286
[3]   黄土高原人工林地水分亏缺的补偿与恢复特征 [J].
王进鑫 ;
黄宝龙 ;
罗伟祥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95-2401
[4]   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问题探源 [J].
杨文治 ;
田均良 .
土壤学报, 2004, (01) :1-6
[5]   陕北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长与土壤干化的关系研究 [J].
王力 ;
邵明安 ;
李裕元 .
林业科学, 2004, (01) :84-91
[6]   旱地小麦长期施用锌肥的增产作用及土壤效应 [J].
郝明德 ;
魏孝荣 ;
党廷辉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03) :377-380
[7]   黄土高原人工林对区域深层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J].
穆兴民 ;
徐学选 ;
王文龙 ;
温仲明 ;
杜峰 .
土壤学报, 2003, (02) :210-217
[8]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水文生态效应 [J].
赵鸿雁 ;
吴钦孝 ;
刘国彬 .
生态学报, 2003, (02) :376-379
[9]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分析 [J].
王志强 ;
刘宝元 ;
海春兴 ;
付金生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2, (04) :53-58
[10]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研究 [J].
李玉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27-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