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烃源岩的识别方法

被引:63
作者
朱光有
金强
王锐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山东东营,山东东营
关键词
油气藏; 有效烃源岩; 识别方法; 非均质性; 有机质丰度; 东营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和评价是含油气系统和油气成藏研究的基础。以往常用有机碳含量下限 (0 .5 % )作为烃源岩是否有效的判识标志。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厚达 10 0 0~ 15 0 0m的暗色泥岩的有机碳含量大于 0 .5 %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其作为有效烃源岩。对东营凹陷进行精细的油源对比发现 ,其有效烃源岩绝未达到 10 0 0m之厚 ,对油气藏真正有贡献的主要为沙四上和沙三下亚段有机碳含量在 1.5 %以上的烃源岩 ,它们控制了东营凹陷各亿吨级大油田的形成。因此 ,有效烃源岩下限标准的确立 ,应以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而定 ,可首先通过油源对比确立有效烃源岩层段 ,然后运用测井方法删除非烃源岩夹层 ,并获取烃源岩的各项评价参数 ,从而完成有效烃源岩的识别和评价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9 +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东营凹陷旋回式深湖相烃源岩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周建林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3, (02) :254-262
[2]   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烃源岩和油源特征 [J].
谭丽娟 ;
蒋有录 ;
苏成义 ;
梁书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5) :1-4+9
[3]   烃源岩的非均质性研究——以东营凹陷牛38井为例 [J].
朱光有 ;
金强 .
石油学报, 2002, (05) :34-39+5
[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J].
金强 ;
查明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1, (01) :125-129+135
[5]   有效烃源岩的重要性及其研究 [J].
金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1, (01) :1-5
[6]   碳酸盐岩生烃指标及生烃量评价的新认识 [J].
夏新宇 ;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2000, (04) :36-41+121
[7]   有机质演化与沉积矿床成因(Ⅰ)——油气成因与评价 [J].
傅家谟 ;
汪本善 ;
史继扬 ;
贾蓉芬 ;
盛国英 .
沉积学报, 1983, (03) :40-58+139
[8]  
Pyrolysis Techniques for Source Rock Evaluation .2 Barker C. AAPG Bulletin . 1974
[9]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A New Approach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2 Tissot B P,Welte D H. Springer-Verlag .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