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和枯叶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段文标 [1 ]
龚建美 [1 ]
周美珩 [2 ,1 ]
陈立新 [1 ]
张玉双 [1 ]
李梦薇 [1 ]
翟亚坤 [1 ]
关鑫 [1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长兴化学材料(珠海)有限公司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林隙; 土壤微生物碳; 凋落物; 放置位置; 天然红松混交林;
D O I
10.13275/j.cnki.lykxyj.2017.02.012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林隙大小、凋落物放置位置和采样时间对土壤微生物碳(SMBC)的影响,揭示影响本地区SMBC变化的因素,为天然红松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林型的大、中、小林隙内不同位置的土壤表层放置装有红松、椴树、枫桦枯叶的分解袋,并以各自的郁闭林分为对照,在2012年植物生长季的6—9月,每月采集枯叶分解袋下0 10 cm土层土样,采用氯仿熏蒸-K2SO4浸提法测定SMBC。[结果]在椴树红松混交林(TP)内,林隙大小对SMBC的影响依次为小林隙>大林隙>中林隙;在云冷杉红松混交林(PAP)内,依次为中林隙>大林隙>小林隙;在枫桦红松混交林(BP)内,依次为大林隙>中林隙>小林隙。3种林型下,采样时间(月份)对SMBC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林隙大小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枯叶分解袋放置位置对大、中、小林隙内SMBC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林型下林隙大小对SMBC的影响排列顺序不同;枯叶分解袋放置位置对天然红松混交林3种林型大、中和小林隙内SMBC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云冷杉林风倒区坑丘微立地微气候因子时空变化及其与土温的关系 [J].
段文标 ;
王金铃 ;
陈立新 ;
景鑫 ;
张玉双 ;
魏全帅 ;
杜珊 ;
赵莹 ;
秦必达 .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 (04) :508-517
[2]   林隙大小对不同林型天然红松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 [J].
段文标 ;
景鑫 ;
周美珩 ;
陈立新 ;
龚建美 ;
张玉双 ;
赵莹 ;
秦必达 .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8) :2077-2084
[3]   云冷杉林风倒区林隙和掘根微立地微气候变化 [J].
王金铃 ;
段文标 ;
陈立新 ;
王婷 ;
景鑫 ;
魏全帅 ;
杜珊 ;
赵莹 .
林业科学研究, 2015, 28 (02) :173-182
[4]   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混交林林隙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 [J].
姜一 ;
陈立新 ;
段文标 ;
步凡 ;
孙双红 ;
李帆帆 ;
徐一凡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12) :3374-3380
[5]   红松阔叶林4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及其营养动态 [J].
张琴 ;
范秀华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4, 42 (12) :59-62+88
[6]   施肥和耕作方式对棕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J].
赵颖 ;
周桦 ;
马强 ;
徐永刚 ;
姜春明 ;
宇万太 .
土壤通报, 2014, 45 (05) :1099-1103
[7]   小兴安岭3种原始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研究 [J].
田松岩 ;
刘延坤 ;
沃晓棠 ;
李云红 ;
陈瑶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4, (05) :33-38
[8]  
马尾松人工林林窗对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宋小艳,张丹桔,张健,李建平,邓长春,邓超.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9]  
林窗对米亚罗林区云杉低效林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动态的影响[J]. 周义贵,郝凯婕,李贤伟,范川,陈栎霖,刘运科,王谢.应用生态学报. 2014(09)
[10]   26年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呼吸的影响 [J].
臧逸飞 ;
郝明德 ;
张丽琼 ;
张昊青 .
生态学报, 2015, 35 (05) :1445-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