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35
作者
毛德华
夏军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湖南长沙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4] 北京
[5] 湖北武汉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态环境问题; 形成机制; 洞庭湖湿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依据 1999─ 2 0 0 1年的监测和调查资料 ,分析了洞庭湖湿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 :水质污染加剧 ,富营养化趋势明显 ;血吸虫病疫区扩展 ,危害反弹 ;洪涝灾害频繁严重 ,气候灾害多样 ;湿地资源衰退 ,生态平衡遭破坏等 .从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宏观与微观、时间与空间、总体与具体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444 / 4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40a来江河源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王根绪 ;
李琪 ;
程国栋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01, (04) :346-352
[2]   洞庭湖区洪涝危险性综合评价与分析 [J].
毛德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1, (04) :104-107
[3]   洞庭湖区水灾的可持续性防治探讨 [J].
毛德华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04) :510-517
[4]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与成因分析 [J].
王根绪 ;
沈永平 ;
程国栋 .
冰川冻土, 2000, (03) :200-205
[5]   洞庭湖区洪涝灾情评估与分析 [J].
毛德华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3) :46-53
[6]   论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与生态灭螺防病 [J].
李景保 ;
朱翔 ;
李敏 .
湖泊科学, 2000, (02) :140-146
[7]   长江中下游滩地植被与钉螺孳生关系的研究 [J].
吴刚 ;
苏瑞平 ;
张旭东 .
生态学报, 1999, (01) :120-123
[8]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预报模式 [J].
刘晓清 ;
毛德华 ;
曾桐秀 .
自然灾害学报, 1993, (03)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