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与转型对策

被引:222
作者
刘彦随 [1 ,2 ]
严镔 [1 ,2 ]
王艳飞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发展转型; 新型城镇化; 乡村地域系统; 中国乡村发展;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07.00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统筹城乡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文章从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等不同视角解析了城乡发展研究新进展与新特点,深入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半城镇化现象严重、农村地域空心化、土地资源配置矛盾显化、区域城乡发展差异拉大、城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剖析了引发和加剧这些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快速城镇化路径、农业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约束等方面。新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亟需着眼于城乡地域系统人—业—地协同转换的科学思路,统筹协调产业和城镇发展,探索差别化的城乡发展的科学路径,加快创新城乡土地配置与管理制度,全面构建村镇建设新格局,深化城乡发展转型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中国城乡平等、协调、一体发展的内生机制及外部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31]   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 [J].
龙花楼 ;
胡智超 ;
邹健 .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1369-1378
[3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J].
冯根福 ;
刘志勇 ;
蒋文定 .
当代经济科学, 2010, 32 (02) :1-10+124
[33]   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刘彦随 ;
刘玉 .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35-42
[34]   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 [J].
龙花楼 ;
李裕瑞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9, 64 (10) :1203-1213
[35]   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 [J].
党国英 .
社会科学战线, 2008, (12) :1-17
[36]   中国区域农村发展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 [J].
张富刚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8, (02) :115-122
[37]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07, (06) :563-570
[38]   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 [J].
武力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 (03) :113-114
[39]   韩国新村运动的实践及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J].
陈昭玖 ;
周波 ;
唐卫东 ;
苏昌平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2) :72-77
[40]   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 [J].
陆铭 ;
陈钊 .
经济研究, 2004, (06) :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