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近地层观测研究

被引:34
作者
刘宇
邹捍
胡非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珠峰地区; 大气边界层; 日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 [高空气象探测、高层大气探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珠峰环境监测2001"期间获得的绒布河谷近地层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珠峰地区近地层大气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地表温度和辐射等气象要素的日间平均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诸如下垫面性质、地形特征、水陆分布差异等造成珠峰地区气象要素特殊分布的原因,为全面认识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结构,考察珠峰环境,研究该地区地—气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12 / 5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青藏高原地面-对流层系统的能量收支 [J].
沈志宝 ;
成天涛 ;
王可丽 .
高原气象, 2002, (06) :546-551
[2]   青藏高原北部的大气加热场特征 [J].
季国良 ;
顾本文 ;
吕兰芝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3) :238-242
[3]   青藏高原局地因素对近地表层地温的影响 [J].
王绍令 ;
丁永建 ;
赵林 ;
小池俊雄 .
高原气象, 2002, (01) :85-89
[4]   藏北高原地面加热场的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J].
季国良 ;
时兴和 ;
高务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1, (03) :239-244
[5]   青藏高原地区的总云量——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同化资料的对比分析 [J].
王可丽 ;
江灏 ;
陈世强 .
高原气象, 2001, (03) :252-257
[6]   青藏高原动力和热力作用对热带大气环流影响的数值研究 [J].
郑庆林 ;
王三杉 ;
张朝林 ;
宋青丽 .
高原气象, 2001, (01) :14-21
[7]   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微气候特征的观测研究 [J].
李英年 ;
师生波 ;
曹广民 ;
杨勇刚 ;
沈振西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0, (04) :512-519
[8]   青藏高原西部改则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 [J].
李家伦 ;
洪钟祥 ;
孙菽芬 .
大气科学, 2000, (03) :301-312
[9]   《中日亚洲季风机制合作研究计划》青藏高原观测研究概况 [J].
巩远发 ;
段廷扬 ;
陈隆勋 ;
李维亮 ;
荻野 ;
谷成德 ;
佐藤威 .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7, (01)
[10]   风的污染指数和不同风向的污染机率——城市总体规划中风和大气污染问题新探 [J].
张景哲 ;
刘继韩 .
环境科学, 1982, (06) :15-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