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被引:41
作者
王卫民
赵连锋
李娟
姚振兴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集集地震; 同震位移; 破裂过程; 模拟退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使用GPS同震位移资料和远场P波记录 ,研究了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根据地质构造和余震分布引入了一个由弯曲断层面构造的三段“铲状”断层模型 .在使用静态GPS位移资料反演集集地震的断层破裂滑动分布时 ,由于集集地震断层北部近地表破裂的复杂性 ,在位错模型中考虑拉张分量对地表同震位移的贡献 ,可更好地同时拟合GPS观测资料的水平和垂向分量 .而纯剪切位错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分层地壳模型都无法同时拟合水平和垂向GPS观测资料 .在此基础上 ,同时使用静力学同震位移资料和远场地震波形记录 ,反演集集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一种垂直于断层面的“挤压性”(负 )拉张分量几乎集中分布于地震断层的浅部和北部转折处 ,而这一带地表破裂远较没有 (负 )拉张分量出现的南部断层复杂 .“冒起构造”的数字模拟表明 ,这种在集集地震破裂转折处及北部断裂带广为出现的典型破裂造成的地表位移可以用具有负拉张分量 (挤压 )的逆冲断层更好地模拟 .而这种负拉张分量 (挤压 )的分布正是地震破裂性质和几何复杂性的综合反映 ,震源破裂过程也显示北部转折处破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复杂性 .高滑区域与余震分布表现为负相关 .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用转换函数方法研究台湾地区三维深部结构 [J].
王卫民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5) :628-632+729
[2]   中国台湾南部及其周边岛屿现今地壳形变的位错模型 [J].
何玉梅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5) :638-645
[3]   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的地表断层破裂特征 [J].
王彦斌 ;
王永 ;
李建成 ;
詹瑜璋 .
地震地质, 2000, (02) :97-103
[4]   时间域内有限地震断层的反演问题 [J].
姚振兴 ;
纪晨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691-701
[5]   计算分层介质中位错点源静态位移场的广义反射、透射系数矩阵和离散波数方法 [J].
谢小碧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3) :270-280
[6]  
Complexity of the coseismic rupture for 1999 Chi-Chi Earthquake (Taiwan) from inversion of GPS observations[J] . Wei-min Wang,Yu-mei He,Zhen-xing Yao.Tectonophysics . 2004 (3)
[7]  
Relocation of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in Taiwan .2 Chang C H,Wu Y M,Shin T C,et al. TAO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