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热历史

被引:54
作者
高峰
王岳军
刘顺生
胡宝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
关键词
磷灰石; 裂变径迹; 构造热年代学;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0.01.014
中图分类号
P589.1 [实验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磷灰石裂变径迹在地质时期对60~150℃范围内温度变化的热敏感性 ,不仅使其成为研究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和区域构造运动的重要手段 ,而且对指导油气勘探有很大的实践意义。本文根据AFTA① 的有关原理 ,退火特性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二叠、三叠、侏罗、白垩、第三纪等不同时代地层样品开展了较为系统的AFT测试 ,获得了一批可靠的AFTA数据 ,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的主要构造热事件的次数 ,及该区中生代以来的构造热演化史。研究表明 :自中生代以来 ,该盆地西缘至少经历了四次构造热事件(峰值年龄分别为170Ma±、130Ma±、和75Ma±和17Ma±)。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陈刚 ;
王世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48-50
[2]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J].
任战利 ;
赵重远 .
沉积学报, 1997, (02) :134-137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镜质体反射率与地热史 [J].
赵孟为 .
石油学报, 1996, (02) :15-23
[4]   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沉积盆地的热史 [J].
郭随平,王良书,施央申,沈修志,施小斌,熊振,王捷,周光甲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3) :469-475
[5]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J].
任战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39-349
[6]   裂变径迹法在研究盆地地热史中的应用综述 [J].
陈建渝 .
地质科技情报, 1991, (04) :83-88
[7]   鄂尔多斯地台西沿的大地构造轮廓和寻找石油的方向 [J].
黄汲清 .
地质学报, 1955, (01) :23-39+108
[8]  
鄂尔多斯残留地台盆地构造热演化与油气成藏[M].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孙少华等著, 1996
[9]  
陕甘宁盆地西缘逆冲推覆构造及油气勘探[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汤锡元等著, 1992
[10]  
海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