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形态的影响

被引:56
作者
李俊键 [1 ]
刘洋 [1 ]
高亚军 [2 ]
成宝洋 [1 ]
孟凡乐 [1 ]
徐怀民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砂岩; 水驱油; CT扫描; 图像处理; 微观孔喉结构; 储集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27 [采收率研究];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选取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储集层4块不同孔隙结构类型的岩心开展水驱油扫描成像实验,通过图像处理对油、水、颗粒三相进行精准分离,并建立孔隙网络模型,计算孔喉数目、喉道半径分布等参数,实现定量表征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驱替过程中油相的运移规律、驱替结束后剩余油的分布与形态规律等。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孔隙度-渗透率相同的岩心,其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仍存在较大差异;宏观孔隙度-渗透率、微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均不同程度影响油相的运移与剩余油的分布形态,非均质性越强,水相主要沿优势通道渗流,剩余油成片状滞留在小孔隙内,驱替过程中形成的油簇(滴)的数量越多,平均体积越小,剩余油以簇状连续相为主且饱和度较高;非均质性越弱,孔喉波及效率越高,剩余油主要以非连续相滞留在孔隙内。微观剩余油分布形态与绝对渗透率、毛细管数、微观非均质性有关,由此建立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连续性识别图版,可以很好地描述三者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并准确识别剩余油分布的连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43 / 10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一种用于CT扫描的岩心夹持器.[P].李俊键;高亚军;赵玉云;刘洋;于馥玮;苏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2]   页岩油储集层微观孔喉分类与分级评价 [J].
卢双舫 ;
李俊乾 ;
张鹏飞 ;
薛海涛 ;
王国力 ;
张俊 ;
刘惠民 ;
李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 45 (03) :436-444
[3]   塔里木盆地海相砂岩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及其模式 [J].
刘广为 ;
周代余 ;
姜汉桥 ;
王陶 ;
李俊键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 45 (01) :128-135
[4]   数字岩芯微观结构特征及其对岩石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 [J].
程志林 ;
隋微波 ;
宁正福 ;
高彦芳 ;
侯亚南 ;
常春晖 ;
李俊键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8, 37 (02) :449-460
[5]   基于分形特征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定量评价 [J].
刘航宇 ;
田中元 ;
徐振永 .
岩性油气藏, 2017, 29 (05) :97-105
[6]   渗透率对致密砂岩储集层渗吸采油的微观影响机制 [J].
谷潇雨 ;
蒲春生 ;
黄海 ;
黄飞飞 ;
李悦静 ;
刘杨 ;
刘恒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 (06) :948-954
[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油储集层微米—纳米级孔隙体系表征 [J].
胡钦红 ;
张宇翔 ;
孟祥豪 ;
李政 ;
谢忠怀 ;
黎茂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7, 44 (05) :681-690
[8]   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储层水淹变化机理研究 [J].
刘强 ;
余义常 ;
江同文 ;
徐怀民 ;
昌伦杰 ;
王超 .
岩性油气藏, 2017, 29 (02) :150-159
[9]   基于Level set方法的微观水驱油模拟分析 [J].
高亚军 ;
姜汉桥 ;
王硕亮 ;
李俊键 ;
刘传斌 ;
常元昊 ;
王依诚 .
中国海上油气, 2016, 28 (06) :59-65
[10]   水驱油藏特高含水期微观剩余油渗流特征研究 [J].
于春磊 ;
糜利栋 ;
王川 ;
赵玉云 ;
姜汉桥 ;
田野 .
断块油气田, 2016, 23 (05) :592-594+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