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 Ⅴ.胶散复合体组成和生成条件的剖析

被引:20
作者
徐建民
袁可能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土化系
关键词
胶散复合体; G1/G2; 形成因素; 胶结物质; 地带性土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胶体分散法研究我国自北而南的13个地带性土壤中有机矿质复合体的组成、形成因素及其结合特点等。结果表明:复合体总量(G0+G1+G2)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复合体类型中,G0组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G1组在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中含量较高,自北而南有逐渐减少的趋势,G2组则在酸性土壤中含量较高,自北而南呈逐渐增加趋势,G1/G2比值范围为025—12.35,自北而南呈渐减趋势。各组复合体含量与成土因素、矿质全量、腐殖质组成及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地带性土壤中G1、G2组复合体含量也呈现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G1/G2比值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1含量与钙镁全量、钙饱和度、pH、CEC呈显著正相关,而G2含量则与铁铝全量、游离态及铬合态铁铝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饱和度、pH等呈显著负相关。G1/G2之比还与HA/FA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可见,胶散复合体的组成和成土条件与土壤性质有关。各组复合体组成及G1/G2比值可以作为土壤分类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 Ⅳ.有机矿质复合体中有机磷的分布 [J].
侯惠珍 ;
袁可能 .
土壤学报, 1990, (03) :286-292
[2]   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Ⅲ.有机矿质复合体中氨基酸组成和氮的分布 [J].
侯惠珍 ;
袁可能 .
土壤学报, 1986, (03) :228-235
[3]   我国几种土壤中腐殖质性质的研究 [J].
彭福泉 ;
高坤林 ;
车玉萍 .
土壤学报, 1985, (01) :64-74
[4]   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Ⅰ.黑土 [J].
陈恩凤 ;
周礼恺 ;
邱凤琼 ;
严昶升 ;
高子勤 .
土壤学报, 1984, (03) :229-237
[5]   石灰性土壤有机矿质复合体及其团聚性研究 [J].
杨彭年 .
土壤学报, 1984, (02) :144-152
[6]   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无机复合体与结构性的关系 [J].
丁瑞兴 .
土壤通报, 1980, (06) :11-16
[7]   黄棕壤各组微团聚体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 [J].
胡荣梅 ;
刘世全 .
土壤学报, 1964, (03) :358-362
[8]   第四纪红土发育的水稻土微团聚体特性的初步研究 [J].
何羣 ;
陈家坊 .
土壤学报, 1964, (01) :55-62
[9]   石灰性土壤微团聚体的分组分离及其特性的初步研究 [J].
傅积平 ;
张敬森 .
土壤学报, 1963, (04) :382-394
[10]   江苏南部几种水稻土的有机-矿貭复合体性貭的初步研究 [J].
陈家坊 ;
楊国治 .
土壤学报, 1962, (02) :18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