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220
作者
熊小辉 [1 ,2 ]
肖加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沉积古环境; 地球化学; 元素; 示踪;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11.03.023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地球化学的方法,通过研究沉积岩或沉积物中各常量、微量元素及各种同位素特征,来示踪古沉积环境,以了解当时的沉积特征。通过Sr/Ba法、硼元素法、碳氧同位素法等地球化学指标判定海相沉积还是陆相沉积及了解古盐度信息;不同气候条件下特定元素(如P、Sr等)含量及元素比值(如Sr/Cu、Mg/Ca)可指示特定的古气候条件;沉积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可通过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如Mo、U、V、Ni、Ce、Eu等)的分析得到较好的恢复;古水深以及海平面的相对变化则利用了元素迁移能力的差异,通过查明不同深度带沉积的元素组合(Fe族、Mn族)、比值(Sr/Ba、Sr/Ca)及同位素(87Sr/86Sr比值)的不同加以判定。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样可以用来判定沉积物源、物源岩性和构造背景及热水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405 / 4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21]  
Trace Elements as Source Indicators in Cratonic Sediments: A Case Study from the Early Proterozoic Libby Creek Group, Southeastern Wyoming[J] . James G. Crichton,Kent C. Condie.The Journal of Geology . 1993 (3)
[22]  
The Nd and Sr isotopic systematics of river water dissolved material: Implications for the sources of Nd and Sr in seawater .2 Goldstein S J,Jacobsen S B. Chemical Geology . 1987
[23]   湘西晚前寒武纪层状硅质岩的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标志及其环境意义 [J].
彭军,夏文杰,伊海生 .
岩相古地理, 1999, (02) :31-39
[24]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J].
王随继 ;
黄杏珍 ;
妥进才 ;
邵宏舜 ;
阎存凤 ;
王寿庆 ;
何祖荣 .
沉积学报, 1997, (01) :66-71
[25]   云南腾冲-梁河地热系统与现代热泉型金矿化作用 [J].
侯宗林 ;
郭光裕 .
地质论评, 1991, (03) :243-249
[26]   岩石化学在湖南前震旦系沉积环境及铀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J].
梅水泉 .
湖南地质, 1988, (03) :25-31+49
[27]   几种地球化学标志在金湖凹陷阜宁群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J].
王益友 ;
郭文莹 ;
张国栋 .
同济大学学报, 1979, (02) :5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