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被引:73
|
作者
邓峰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董事会; 公司理论; 组织理论; 比较制度分析; 历史制度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6 [公司];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公司的两权分离和董事会作为决策中心、董事会采取共管与合议模式及董事作为公司责任的最后承担者是董事会的三个基本原则,各国立法几乎概无例外,并衍生出诸多细致规定。产权—不完全合同理论忽略了这些法律原则;结构—功能视角和关系型契约理论可以解释其合理性,但不能解释成因。按照政治—历史理论,董事会是为了确保组织独立性而出现的。随着公司从公向私的演化发展,这三个原则植根于法律制度之中。而中国对公司的理解是和融资、营利联系在一起的,受制于从功能上认识公司和传统观念,从清末接触公司概念以来,中国对董事会制度的理解一直较为薄弱,这也表现在现行法中。应结合政治理论理解董事会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6 +2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公司董事会职能流变考
    吴伟央
    [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 (02) : 12 - 23
  • [2] 从大生纱厂看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的特点
    朱荫贵
    [J].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03) : 51 - 61
  • [3] 近代中国公司治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杨勇, 2007
  • [4] 晚清公司与公司治理[M]. 商务印书馆 , 杨在军, 2006
  • [5] 中国公司制思想研究[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豆建民著, 1999
  • [6] 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聂宝璋编, 1983
  • [7] 原富[M]. 商务印书馆 , (英)斯密(A.mith)著, 1981
  • [8] Director Primacy and Shareholder Disempowerment[J] . Stephen M. Bainbridge.Harvard Law Review . 2006 (6)
  • [9] Cultural Belief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Society: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n Collectivist and Individualist Societies[J] . Avner Greif.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94 (5)
  • [10] 东西洋考每月统计簿. 爱汉者等编,黄时鑑整理. 中华书局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