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番茄产量对各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的响应分析
被引:8
作者:
崔毅
[1
,2
,3
]
陈思
[1
]
柴瑞育
[1
]
金菊良
[2
,3
]
胡田田
[1
]
邱渊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2]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3] 合肥工业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番茄产量;
亏水阶段;
土壤含水率;
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Jensen、Blank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1.2 [番茄(西红柿)];
学科分类号:
090202 ;
摘要:
为了解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番茄产量的影响,根据番茄第一穗果的发育情况,将番茄全生育期划分为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和品质形成期五个生育阶段,采用五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盆栽试验,建立产量与土壤含水率间回归模型,对各单一因素效应及两两因素的耦合效应进行分析,并基于Jensen和Blank模型,分析产量对各阶段耗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其它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为中间水平时,番茄产量随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品质形成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始花结果期增加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不随苗期而变化。始花结果期与果实生长初期和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与快速膨大期土壤含水率间的交互作用均表现为促进番茄产量的提高。番茄产量对各生育阶段水分亏缺的敏感性依次为品质形成期、果实生长初期、始花结果期、快速膨大期、苗期,相应的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为0.1658、0.1275、0.0941、0.0448、-0.1813。当苗期、始花结果期、果实生长初期、快速膨大期与品质形成期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50%60%、90%100%、90%100%、90%100%、90%100%时,番茄可达最高单株产量1 406.04 g。综合分析表明,保证果实生长初期、品质形成期和快速膨大期灌水,减少苗期灌水,适当控制始花结果期灌水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1+104
+104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