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

被引:176
作者
战明华 [1 ]
张成瑞 [2 ]
沈娟 [3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
[2]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
[3] 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货币政策; 银行信贷渠道; 鲶鱼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本文聚焦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机理与传导效果问题。论文利用一个包括企业、家庭和银行的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微观机理。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一是总体上互联网金融主要是通过降低金融市场的摩擦来弱化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二是微观机理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影响,是通过影响银行负债结构、证券市场流动性和企业融资结构实现的。三是实证结果主要支持银行负债结构效应对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产生了显著影响。因参与证券市场规模不大以及金融资源错配与融资结构优化效应的彼此抵消,其他效应的影响不大。研究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的调整应当具有对金融市场结构的敏感性,而在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方面,应着重关注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鲶鱼效应",而非互联网金融本身的直接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7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研究——基于金融市场反应机制及VEC模型的实证分析 [J].
杨德勇 ;
刘笑彤 ;
赵袁军 .
武汉金融, 2017, (02) :26-32
[2]   金融摩擦、产权异质与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 [J].
战明华 ;
徐杰灵 ;
王石磊 .
财贸经济, 2016, (07) :64-78
[3]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 [J].
中国人民银行惠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吴燕生 ;
戴朝忠 ;
张景智 .
武汉金融, 2016, (03) :18-21+31
[4]   货币政策、影子银行发展与风险承担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分析 [J].
胡利琴 ;
陈锐 ;
班若愚 .
金融研究, 2016, (02) :154-162
[5]   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微观银行学框架的经济学分析 [J].
刘澜飚 ;
齐炎龙 ;
张靖佳 .
财贸经济, 2016, 37 (01) :61-73
[6]  
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吴晓求.财贸经济. 2015(02)
[7]   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J].
王振 ;
曾辉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12) :58-67
[8]   证券市场、资本空间配置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J].
倪鹏飞 ;
刘伟 ;
黄斯赫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121-132
[9]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裘翔 ;
周强龙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91-105
[10]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配给的影响研究 [J].
赵蔚 .
经济问题, 2013, (05)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