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

被引:62
作者
王震亮
张立宽
施立志
孙明亮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西安,西安,西安
关键词
库车坳陷; 克拉2气田; 异常高压; 定量分析; 欠压实; 构造挤压;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1.009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 2气田自始新统以下地层内砂岩储层的实测压力梯度为 1.8~ 2 .1MPa/10 0 m,过剩压力达 30~ 35 MPa,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高压。前人认为超压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作用 ,此外还有高压天然气的注入、构造抬升等因素 ,基本不存在欠压实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成因机制的可能性 ,以此为依据 ,定量评价了气柱浮力、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等因素对砂岩内异常高压的贡献 ,并提出了克拉 2气田超压形成的概念模式。研究发现 ,该气田不同深度间的过剩压力差异完全是气柱浮力引起的 ,但气柱浮力对超压的贡献不超过 10 % ;明确指出欠压实作用肯定存在 ,且对砂岩中超压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其贡献一般为 2 0 %~ 30 % ,部分层段高达 4 0 %~ 5 0 % ;从构造压实作用机理出发 ,分三种情况讨论了构造挤压对流体增压的影响 ,认为构造应力能够传递给流体的最大压力为侧向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沉积压实阶段的上覆负荷之差 ,其对本地区超压的贡献最大可达 4 0 %~ 5 0 % ,部分层段仅 2 0 %~ 30 %。克拉苏地区超压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 (概念模式 )为 :首先因欠压实作用而出现超压 ,形成了封闭体系 ;其次为天然气的快速注入 ;而康村期 (N1 - 2 k)以来的构造挤压则引起流体压力幅度的进一步增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准南地区异常地层压力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 [J].
王震亮 ;
孙明亮 ;
耿鹏 ;
宋岩 ;
李耀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1) :32-34
[2]   构造抬升是异常高压的成因吗? [J].
夏新宇 ;
曾凡刚 ;
宋岩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6) :496-500
[3]   盆地流体动力学及油气运移研究进展 [J].
王震亮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2, (02) :99-103+109
[4]   库车前陆逆冲带天然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J].
赵靖舟 ;
戴金星 .
石油学报, 2002, (02) :6-10+7
[5]   库车坳陷白垩系含油气系统与高压气藏的形成 [J].
王红军 ;
胡见义 .
天然气工业, 2002, (01) :5-8+12
[6]   塔里木盆地库车油气系统中、新生界的流体压力结构和油气成藏机制 [J].
周兴熙 .
地学前缘, 2001, (04) :351-361
[7]   天然气运移和聚集动力的耦合作用 [J].
宋岩 ;
夏新宇 ;
王震亮 ;
王毅 ;
胡圣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22) :1906-1910
[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天然气气源对比 [J].
李剑 ;
谢增业 ;
李志生 ;
罗霞 ;
胡国艺 ;
宫色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29-32+41
[9]   利用测井信息定量研究库车坳陷山前地区地应力 [J].
李军 ;
王贵文 ;
欧阳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93-95+10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下株罗统砂岩储层性质的控制因素 [J].
寿建峰 ;
斯春松 ;
朱国华 ;
王少依 ;
皮学军 ;
李启明 .
地质论评, 2001, (03) :27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