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红沟子地区中新世气候变化与侵蚀速率控制因素

被引:5
作者
胡思虎 [1 ]
张涛 [1 ]
高军平 [1 ]
宋春晖 [1 ]
方小敏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柴西地区; 侵蚀速率; 气候变化; 中新世;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2.06.022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发育良好的新生代地层详细地记录了周围山体的变形隆升、源区风化剥蚀历史和气候环境变化过程。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红沟子剖面中新世沉积物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碳酸盐含量测量分析,将该区17~4.8 Ma气候演化分为四个阶段:17~16.7 Ma干旱阶段;16.7~7.4 Ma相对前期气候湿润,但气候具持续干旱特征(分别在14.7 Ma和10.7 Ma干旱加剧,8.7~7.4 Ma干湿波动加大);7.4~5.1 Ma相对湿润,干湿波动大;5.1~4.8 Ma干旱阶段。沉积速率表明:17~16.5 Ma侵蚀速率最高、16.5~9.8 Ma侵蚀速率较低、8.7~6 Ma侵蚀速率高。该区沉积速率变化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而与构造活动具良好的一致性,即构造活动时期对应侵蚀速率较高或突然增高阶段,因此区域构造活动是控制红沟子地区侵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06 / 111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青藏高原北部中—新生代构造-热事件:来自柴西碎屑磷灰石裂变径迹的制约 [J].
高军平 ;
方小敏 ;
宋春晖 ;
李生喜 ;
薛建平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 41 (05) :1466-1475
[2]   贵州威宁麻窝山地区近五万年来土壤侵蚀速率研究 [J].
葛佳杰 ;
顾尚义 ;
吴攀 ;
谢良胜 .
地球与环境, 2011, 39 (02) :156-160
[3]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隆升阶段的时空格局 [J].
王国灿 ;
曹凯 ;
张克信 ;
王岸 ;
刘超 ;
孟艳宁 ;
徐亚东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3) :332-349
[4]   从威宁草海的演化分析0.73Ma来贵州威宁地区喀斯特环境的演变 [J].
孔凡翠 ;
杨瑞东 ;
林树基 .
地球与环境, 2010, 38 (02) :138-145
[5]   青藏高原西北缘祁漫塔格山中新世快速抬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拜永山 ;
任二峰 ;
范桂兰 ;
许长青 .
地质通报, 2008, (07) :1044-1048
[6]   柴西红沟子地区晚新生界磁组构的特征和意义 [J].
高军平 ;
刘胜昌 ;
方小敏 ;
李艾银 ;
张伟林 ;
彭杨宏 .
世界地质, 2007, (02) :180-189
[7]   西藏拉萨地块高镁超钾质火山岩及对南北向裂谷形成时间和切割深度的制约 [J].
丁林 ;
岳雅慧 ;
蔡福龙 ;
徐晓霞 ;
张清海 ;
来庆洲 .
地质学报, 2006, (09) :1252-1261
[8]   东昆仑南部带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的地质意义 [J].
袁万明 ;
董金泉 ;
王世成 ;
杨志强 .
核技术, 2005, (09) :707-711
[9]   东居延海易溶盐沉积与古气候环境变化 [J].
张洪 ;
靳鹤龄 ;
肖洪浪 ;
陈月红 .
中国沙漠, 2004, (04) :31-37
[10]   阿尔金断裂带8Ma左右的快速走滑及其地质意义 [J].
陈正乐 ;
万景林 ;
王小凤 ;
陈宣华 ;
潘锦华 .
地球学报, 2002, (04) :29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