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内涵与特征——基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的协同机制

被引:41
|
作者
付保宗 [1 ]
周劲 [1 ]
机构
[1]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
关键词
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 现代金融; 人力资源;
D O I
10.16528/j.cnki.22-1054/f.201812023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产业体系"是中国语境下的独特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既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突出矛盾,也体现了产业政策模式和重心的转变。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从产业角度对国民经济构成的一种阐释,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在协同关系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间也不是平行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立体交互关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开放互动性、灵活高效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是要素间单向联系的机械组合,而是每一个要素间关联互动的整体系统;没有统一合意的标准模式,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呈现出多种具体形式;不是静态的稳定状态,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征;不是孤立运行的封闭系统,而是国际共振的开放结构;不是一劳永逸的目标,而往往根植于灵活高效的协同机制。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筑有利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协同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3 +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
    黄群慧
    [J].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09) : 5 - 24
  • [2] 从国际比较看上海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林
    周国平
    严军
    徐诤
    钱智
    [J]. 科学发展, 2015, (06) : 79 - 86
  • [3] 对人进行投资[M]. 商务印书馆 , 西奥多·舒尔茨, 2017
  • [4] 中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付保宗, 2017
  • [5] 人力资本[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贝克尔, 2016
  • [6] 报酬递增的源泉[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舒尔茨 (Schultz, 2015
  • [7] 经济增长理论史[M].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罗斯托, 2015
  • [8] 创新、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李小胜, 2015
  • [9] 金融、研究、教育与增长[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帕加内托, 2012
  • [10] 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 肯特,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