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优质储层的形成、保存和破坏机制——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志留系为例附视频

被引:9
作者
黄文明
刘树根
马文辛
王国芝
张长俊
曾祥亮
宋光永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震旦系—志留系; 优质储层; 形成—保存和破坏机理; 原油裂解; 古油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震旦系—志留系碳酸盐岩普遍埋藏深度超过3500 m,属深层碳酸盐岩储层范畴。宽广的潮坪相和陆棚相沉积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盆内下组合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碳酸盐岩、晶粒结构白云岩及裂缝性灰岩。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导致下组合岩溶储层发育,特别是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导致从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核部由西向东依次发育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古岩溶带。现今下组合储层中广泛分布的沥青表明下组合曾有过广泛的油气成藏过程,形成古油藏或古气藏,亦表明下组合在油气充注时曾普遍发育优质储层。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复杂多变、期次繁多的成岩演化和流体充注与下组合优质储层的形成、保存和破坏密切相关,总体上,对四川盆地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而言:1)原位沉积体系、白云岩化对震旦系和寒武系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作用弱、仅对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2)古隆起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先决条件,表生岩溶与破裂作用为必备条件;3)烃类流体充注和热裂解作用早期优质储层保存的主要机制,此外,适度的重结晶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持久动力,埋藏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蚀作用的储层效应有限;4)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是储层致密的最主要的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75 / 89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古油藏及其对天然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J].
马文辛 ;
刘树根 ;
黄文明 .
地质科技情报, 2010, 29 (04) :89-99
[2]  
Characteristics of Subaerial Karstification and Late Reconstruction in the Dengying Formation,Sichuan Basin,Southwestern China[J]. 王国芝,刘树根,马永生,徐国盛,蔡勋育.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03)
[3]   川东南丁山-林滩场构造灯影组热液白云岩特征 [J].
宋光永 ;
刘树根 ;
黄文明 ;
王国芝 ;
陈翠华 ;
马文辛 ;
张长俊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706-715
[4]   海相碳酸盐岩区油气保存条件的古流体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盆地中部下组合为例 [J].
王国芝 ;
刘树根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6) :631-644
[5]   天然气晚期强充注与塔中奥陶系深部碳酸盐岩储集性能改善关系研究 [J].
赵文智 ;
朱光有 ;
张水昌 ;
赵雪凤 ;
孙玉善 ;
王红军 ;
杨海军 ;
韩剑发 .
科学通报, 2009, 54 (20) :3218-3230
[6]   四川盆地震旦系储层孔洞形成机理与胶结充填物特征研究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张长俊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马文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05) :449-454+461
[7]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J].
黄文明 ;
刘树根 ;
张长俊 ;
王国芝 ;
徐国盛 ;
雍自权 ;
马文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5) :566-575
[8]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过程和特征 [J].
刘树根 ;
马永生 ;
蔡勋育 ;
徐国盛 ;
王国芝 ;
雍自权 ;
孙玮 ;
袁海锋 ;
盘昌林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4) :345-354
[9]   中国岩溶储集层分类与特征及相关的理论问题 [J].
张宝民 ;
刘静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12-29
[10]   埋藏成岩环境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J].
蒋小琼 ;
王恕一 ;
范明 ;
张建勇 ;
管宏林 ;
鲍云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 (06) :643-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