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 3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及环境意义

被引:13
作者
凌智永 [1 ,2 ,3 ]
靳建辉 [4 ]
吴铎 [1 ]
刘向军 [2 ,3 ]
夏敦胜 [1 ]
陈发虎 [1 ,5 ,6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3] 青海省盐湖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4]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6]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风成沉积; 年代; 古气候环境; 雅鲁藏布江; MIS3;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903 ;
摘要
雅江流域风成沉积广泛发育,其气候指示意义及年代的界定尚不够清晰。从雅江全流域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风成沉积的发育机制及模式,同时对风成沉积年代数据归一化处理,并与全球气候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风成沉积有盛行风场发育模式和局地风场发育模式,不同模式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不同。②雅江流域风成沉积多堆积于末次盛冰期(LGM)以后,且主要发育于晚冰期(15 ka BP)以来的不同时段,冰川退缩地表裸露,丰富的冲洪积碎屑物源可能是风成沉积发育的主控因素;更早时段的风成沉积因LGM后气候转暖、冰川消融所致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未能保存。③LGM以来风成沉积过程受区域及全球古气候环境共同控制,波动变化剧烈;其对30°N夏季太阳辐射、印度季风及西风变化信号的指示有所差异,但对YD等全球气候冷事件有较好记录,其沉积过程与高原面上其他区域既存在对全球古气候响应的同步性,又有其区域独特性。④流域内风成沉积的强烈堆积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并非简单对应关系,呈现出较复杂的响应模式。说明高山河谷环境的风成沉积除受大区域气候影响,还受许多局地环境因素控制,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复杂。
引用
收藏
页码:2385 / 240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2 条
[1]   新仙女木期黄河晋陕峡谷古风成沙层年代及其物质来源 [J].
张玉柱 ;
黄春长 ;
陈莹璐 ;
谭志海 ;
杨利荣 ;
张云翔 ;
邱海军 ;
刘波 ;
赵发珠 .
地理学报, 2017, 72 (05) :790-803
[2]   黄土高原见证季风和荒漠的由来 [J].
郭正堂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 47 (04) :421-437
[3]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湖泊记录对环流系统及气候类型的响应 [J].
李育 ;
刘媛 .
地理学报, 2016, 71 (11) :1898-1910
[4]   青藏高原海拔4000m区域人类活动的新证据 [J].
侯光良 ;
曹广超 ;
鄂崇毅 ;
任晓燕 ;
Wuennemann B ;
李凡 .
地理学报, 2016, 71 (07) :1231-1240
[5]   雅鲁藏布江中游12kaBP前后的黄土堆积及其气候意义 [J].
吴海锋 ;
鹿化煜 ;
张瀚之 ;
弋双文 ;
杨文斌 .
中国沙漠, 2016, 36 (03) :616-622
[6]   青藏高原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与环境变化 [J].
刘星星 ;
宋磊 ;
金彦香 ;
王亲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6) :41-47
[7]   雅鲁藏布江米林宽谷段爬升沙丘粒度分异特征研究 [J].
周娜 ;
张春来 ;
刘永刚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82-94
[8]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Formed Since 8600 yr B.P. in Middle Reaches of Yarlung Zangbo River in Tibet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J]. ZHENG Yinghua1, WU Yongqiu1, LI Sen2, TAN Lihua3, GOU Shiwei1, ZHANG Hongyan1 (1. Ministry of Education Engineering Center of Desertification and Blown-sand Contro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2. Institu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3. 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9]   西藏日喀则末次冰期风成黄土粒度分析及其意义 [J].
路晶芳 ;
向树元 ;
江尚松 ;
刘超 ;
曾方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5) :80-85
[10]   中国北方晚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沙漠与黄土记录——以光释光年代为基础的直接对比 [J].
鹿化煜 ;
周亚利 ;
JMason ;
TStevens ;
弋双文 ;
JSwinehart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88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