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羌塘中部冈玛日—桃形错蓝片岩的发现

被引:64
作者
邓希光
丁林
刘小汉
An Yin
Paul A.Kapp
Michael A.Murphy
CraigE.Manning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北京
[2] Department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Angeles
关键词
蓝片岩; 高压变质带; 冈玛日-桃形错; 羌塘中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 [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位于藏北羌塘中部的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首次发现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蓝片岩是由蓝闪石、铁蓝闪石、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阳起石、黝帘石、绿帘石、方解石、榍石、金红石等矿物组成 ,变质温压条件为 40 0℃±和 7kbar± ,属于高压变质作用。这是一条高压变质带 ,推测它可能向东与滇西的澜沧江高压变质带相连。冈玛日 -桃形错地区含典型蓝闪石的蓝片岩的发现对羌塘陆块的重新认识以及冈瓦纳大陆与劳亚大陆的板块边界及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洋的闭合 ,具有重要的大地构造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羌塘茶布-双湖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和火山岩研究 [J].
邓万明 ;
尹集祥 ;
呙中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96-301
[2]   青藏高原古地磁研究新结果 [J].
董学斌 ;
王忠民 ;
谭承泽 ;
杨惠心 ;
程立人 ;
周姚秀 .
地质论评, 1991, (02) :160-164
[3]   滇西蓝片岩及其构造意义 [J].
张儒瑗 ;
从柏林 ;
李永刚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12) :1317-1329
[4]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二叠纪冈瓦纳北界 [J].
李才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2) :155-166
[5]   中国蓝闪片岩相的变质作用 [J].
叶慧文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87, (02) :103-111
[6]   西藏北部查桑-茶布裂谷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王成善 ;
胡承祖 ;
吴瑞忠 ;
张懋功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7, (02) :36-49+124
[7]   中国的蓝片岩和板块构造 [J].
张兆忠 ;
冯锦江 ;
张秉良 ;
马宝林 ;
顾芷娟 .
岩石学报, 1986, (04) :31-40
[8]  
滇川西部古特提斯造山带[M]. 科学出版社 , 钟大赉等著, 1998
[9]  
西藏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李才等著, 1995
[10]  
Exsolution of Ca-amphibole from glaucophane and the miscibility gap between sodic and calcic amphiboles[J] . Eugene A. Smelik,David R. Veblen.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