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被引:111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邱国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沙漠与沙区资源研究所 兰州
[3] 北京
关键词
ImPACTS等式; 社会发展; 环境影响; 生态足迹; ImPACT等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0 [一般性问题];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可持续发展要求必须在一个地球的约束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发展需求。通过分析生态足迹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从可更新和不可更新资源利用效益角度来看,在发展的可持续性上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地球容纳环境和社会期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气候变暖的事实说明,人类对不可更新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速率已经超过地球上生态系统吸收CO的能力。各国要取得社会发展并使之具有可持续性,应该在地球的可持续性尺2度范围内增加自己的全球足迹份额,而不是简单的减少足迹。以中国的南水北调、北粮南运,粮食安全及世界石油消费利用为例说明了社会资源在缓解和减轻环境影响方面的作用。在剖析经典的IPAT等式及其变种等式ImPACT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框架—ImPACTS等式,并讨论了新等式的政策含义。在ImPACTS等式中,新增项S——代表社会资源的状态(社会发展状态),m代表管理,用来强调人类采用协调的方式来解决超过可持续性尺度这一问题的重要性,I因此变成了集成的影响评价—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发——展的损益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社会化水资源稀缺评价 [J].
徐中民 ;
龙爱华 .
地理学报, 2004, (06) :982-988
[2]   虚拟水的理论方法及在甘肃省的应用 [J].
徐中民 ;
龙爱华 ;
张志强 .
地理学报, 2003, (06) :861-869
[3]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J].
程国栋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4) :260-265
[4]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5]  
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徐中民等著, 2003
[6]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南水北调问题[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潘家铮,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