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38
作者
蒋志斌
王兴志
曾德铭
鲁铁梅
王保全
张金友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白云岩; 栖霞组; 孔隙演化; 四川盆地西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据宏观、微观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川西北下二叠统栖霞组储层段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同生-准同生期溶解、埋藏期溶解、构造抬升期溶解、混合水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及重结晶作用。其中埋藏期溶蚀和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对储集层的储集空间贡献最大,其产生的晶间孔、晶间溶孔、洞、缝是现今该层段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是重结晶作用。重结晶作用对储集空间的直接贡献不大,但重结晶作用提高了岩石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从而为后期的溶蚀作用提供了条件;而同生期的溶解作用形成的孔隙由于后期的压实、胶结等作用破坏而几乎消失殆尽。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J].
杨威 ;
魏国齐 ;
金惠 ;
张林 ;
沈珏红 ;
吴世祥 .
中国地质, 2007, (05) :822-828
[2]   四川广安市响水飞仙关组剖面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雷卞军 ;
唐楷 ;
邓超 ;
蔡正旗 ;
王身建 ;
赵永刚 .
中国地质, 2007, (01) :66-72
[3]   川西北二叠纪栖霞期沉积相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宋章强 ;
王兴志 ;
曾德铭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5, (06) :20-23+100
[4]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沉积相及其勘探潜力区研究 [J].
黄先平 ;
杨天泉 ;
张红梅 .
天然气工业, 2004, (01) :10-12+101
[5]   中国南方二叠纪沉积体系 [J].
杨玉卿 ;
冯增昭 .
古地理学报, 2000, (01) :11-18
[6]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7]  
Secondary porosity development during late burial in carbonate reservoirs as a result of mixing and/or cooling of brines[J] . M. Esteban,C. Taberner.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2003
[8]  
The application of stable isotopes to studies of the origin of dolomite and to problems of diagenesis of clastic sediments .2 Land,LS. SEPM Short Course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