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02年省域生态足迹分析

被引:44
作者
陈敏 [1 ]
王如松 [1 ]
张丽君 [2 ]
怀保光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经济; 可持续发展;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6.0087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采用中国实际单产法计算和分析了2002年中国各省市生态足迹及其构成,发现各省市生态足迹及其构成差异较大,其中人均耕地足迹由陕西的0.078 hm2增加到北京的0.126 hm2,人均草地足迹由江西的0.020 hm2增加到西藏的0.372 hm2,人均林地足迹由贵州的0.020 hm2增加到北京的0.209 hm2,人均水域足迹由西藏的0.001 hm2增加到上海的0.011 hm2,人均建筑用地足迹由贵州的0.013 hm2增加到内蒙古的0.054 hm2,人均化石能源足迹由广西的0.251 hm2增加到山西的2.854 hm2.东部、南部省市各地类多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北部、西部省市各地类多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从生态足迹、人均GDP和万元GDP足迹的相互关系来看,各地区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人均生态足迹为1 hm2.cap-1的省份包括福建、河南、四川、安徽、云南、陕西和贵州,其人均GDP由福建的1.35万元降至贵州的0.3万元,而万元GDP足迹却由福建的0.74 hm2增至贵州的3.51 hm2.因此,要缓解中国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要首先从人均生态足迹大、经济发展落后、万元GDP足迹高的省市入手,改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使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逐渐降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其足迹经济产出率,大力发展经济,实现生态、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3424 / 342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可持续性评价的ImPACTS等式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邱国玉 .
地理学报, 2005, (02) :198-208
[2]   甘肃省河西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J].
蔺海明 ;
颉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5) :827-832
[3]   旅游消费生态占用初探——以北京市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例 [J].
席建超 ;
葛全胜 ;
成升魁 ;
鲁春霞 .
自然资源学报, 2004, (02) :224-229
[4]   苏锡常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J].
白艳莹 ;
王效科 ;
欧阳志云 ;
苗鸿 .
资源科学, 2003, (06) :31-37
[5]   澳门2001年生态足迹分析 [J].
李金平 ;
王志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2) :197-203
[6]   张家口市坝上地区生态足迹初步研究 [J].
胡孟春 ;
张永春 ;
缪旭波 ;
沈渭寿 ;
马荣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2) :317-320
[7]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J].
王书华 ;
毛汉英 ;
王忠静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6) :776-782
[8]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eco-footprinting [J].
Ferguson, ARB .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 2002, 23 (03) :30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