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夏季西南气流背景下地形云形成和演化的观测研究

被引:36
作者
陈添宇 [1 ]
郑国光 [2 ]
陈跃 [3 ]
付双喜 [1 ]
机构
[1] 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 中国气象局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祁连山; 西南气流; 地形云; 观测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7年祁连山地形云的观测试验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夏季西南气流背景下地形云的演化过程,得到了祁连山地形云发展和演变的概念模型。(1)祁连山地形云的水汽主要分布在3500~6500m的范围内,对流层中层的西南气流将水汽由南向北输送到祁连山区。(2)祁连山区水汽比较丰沛,凝结高度和自由对流高度均较低,当湿气团抬升到凝结高度以上时对流有效位能很容易释放,形成有利于产生降水的云系。(3)祁连山每个山峰南北侧昼间的谷风会在山峰辐合抬升,众多山峰形成的祁连山群谷风的抬升作用下容易形成沿山脊排列的中β对流云带,在高空西南气流的推动下移到北侧,是造成北侧降水比南侧大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6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地形动力作用对华北暴雨和云系影响的数值研究 [J].
廖菲 ;
胡娅敏 ;
洪延超 .
高原气象, 2009, 28 (01) :115-126
[2]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区大气边界层结构分析 [J].
吕雅琼 ;
马耀明 ;
李茂善 ;
孙方林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205-1210
[3]   沿祁连山两次典型强降水天气个例对比分析 [J].
殷雪莲 ;
郭建华 ;
董安祥 ;
陈和平 ;
曹玲 ;
刘秀兰 .
高原气象, 2008, (01) :184-192
[4]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河谷局地环流特征观测分析 [J].
孙方林 ;
马耀明 .
高原气象, 2007, (06) :1187-1190
[5]   珠穆朗玛峰北坡局地环流日变化的观测研究 [J].
邹捍 ;
周立波 ;
马舒坡 ;
李鹏 ;
李爱国 ;
霍翠萍 .
高原气象 , 2007, (06) :1123-1140
[6]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J]. 刘卫国,刘奇俊.高原气象. 2007(01)
[7]   TRMM卫星探测青藏高原谷地的降水云结构个例分析 [J].
傅云飞 ;
李宏图 ;
自勇 .
高原气象, 2007, (01) :98-106
[8]  
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I):云微物理过程和地形影响[J]. 刘卫国,刘奇俊.高原气象. 2007(01)
[9]   珠峰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J].
孙方林 ;
马耀明 ;
马伟强 ;
李茂善 .
高原气象, 2006, (06) :1014-1019
[10]   青藏高原雷暴天气层结特征分析 [J].
张翠华 ;
言穆弘 ;
董万胜 ;
张义军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5, (05) :74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