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108
作者
孙继松 [1 ]
王华 [1 ]
王令 [1 ]
梁丰 [1 ]
康玉霞 [1 ]
江晓燕 [2 ]
机构
[1] 北京市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β中尺度; 暴雨; 重力波; 对流系统; 中尺度辐合线; 垂直切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大量的观测事实入手,结合简要的理论分析,揭示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一次相对孤立的β中尺度对流暴雨系统的启动机制以及城市边界层在这次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7月10日北京暴雨前后,局地水汽和天气尺度低空水汽输送条件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天气尺度系统的垂直运动对这次北京局地暴雨是存在抑制作用,至少没有明显的帮助。这一点与区域性降雨带中出现的中尺度暴雨中心具有明显区别。(2)暴雨发生在偏南暖湿气流中,首先,可能是位于北京西南的河北涞水和易县附近强雷暴群激发的重力波传播,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线形分布、孤立的γ中尺度对流单体,这些对流单体在城市中尺度的风场辐合线的组织下,形成β中尺度对流系统。这一对流系统激发的重力波,再次形成一系列γ中尺度对流单体,当这些单体又一次被组织成β中尺度对流系统时,由于对流不稳定能量减弱,北京城区出现的第二个降水峰值明显减弱。(3)城市与郊区下垫面物理属性造成的热力差异,不仅形成城市中尺度的低空风场辐合线,它的存在对对流单体具有明显的组织作用。同时,这种热力差异还可能造成边界层内中心城区风场垂直切变加强,郊区低空风速加大,这种强迫有利于暴雨中心区强烈的上升运动得以维持,保证了低空水汽在较大范围内向对流体中流入,维持对流降水的持续。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3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J].
孙继松 .
大气科学, 2005, (03) :445-452
[2]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J].
孙继松 .
高原气象, 2005, (01) :62-69
[3]   1998年6月8~9日香港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孙健 ;
刘淑媛 ;
陶祖钰 ;
王洪庆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5) :713-721+801
[4]   “99·6”梅雨锋暴雨低涡切变线的数值模拟和分析 [J].
隆霄 ;
程麟生 .
大气科学, 2004, (03) :342-356
[5]   梅雨锋上的三类暴雨 [J].
张小玲 ;
陶诗言 ;
张顺利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4, (02) :187-205
[6]   北京地区降水的特殊性及其预报方法 [J].
毕宝贵 ;
李泽椿 ;
李晓莉 ;
孙军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1) :79-89
[7]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J].
高守亭 ;
赵思雄 ;
周晓平 ;
孙淑清 ;
陶诗言 .
大气科学, 2003, (04) :618-627
[8]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Taihu Lake and the urban heat islands on the local circulation in the Yangtze Delta [J].
李维亮 ;
刘洪利 ;
周秀骥 ;
秦瑜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 (04) :405-415
[10]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AL AND CLIMATE CHANGE IN CHANGJIANG DELTA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J].
陈隆勋 ;
朱文琴 ;
周秀骥 .
ActaMeteorologicaSinica, 2000, (02) :1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