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东湖、梁子湖和洪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时志强 [1 ,2 ]
张运林 [2 ]
刘明亮 [3 ]
袁旭音 [1 ]
殷燕 [2 ,4 ]
刘笑菡 [2 ,4 ]
机构
[1]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东湖; 梁子湖; 洪湖; 悬浮颗粒物; 浮游植物; 吸收光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1 [水文物理];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通过对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湖北东湖、梁子湖、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3个湖泊水体中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表现出明显浮游植物吸收特征,反映颗粒物中浮游植物贡献比较高;东湖和梁子湖吸收系数显著大于洪湖,表明东湖和梁子湖水下光场条件不如洪湖。武汉东湖各点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不大,而梁子湖和洪湖各点则存在较大空间差异。3个湖泊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谱型一致,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衰减。武汉东湖、梁子湖、洪湖指数函数斜率平均值分别为12.31±0.32μm-1、11.96±0.84μm-1、11.98±1.68μm-1。浮游植物特征波长的吸收系数与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可以通过色素浓度测定反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与总悬浮物、有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有机颗粒物也有很好的线性相关,证明有机颗粒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
引用
收藏
页码:736 / 74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生态恢复前后洪湖水生植被景观各向异性动态变化研究 [J].
王学雷 ;
厉恩华 ;
余璟 ;
邓帆 .
湿地科学, 2010, 8 (02) :105-109
[2]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和CDOM的吸收特性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杨龙元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69-3979
[3]   太湖梅梁湾水体悬浮颗粒物吸收系数的分离 [J].
赵巧华 ;
张运林 ;
秦伯强 .
湖泊科学, 2006, (04) :356-362
[4]   太湖水体中悬浮物研究 [J].
张运林 ;
秦伯强 ;
陈伟民 ;
罗潋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3) :266-271
[5]   梁子湖湿地植物多样性现状与评价 [J].
葛继稳 ;
蔡庆华 ;
刘建康 ;
刘胜祥 ;
蒲云海 ;
梅伟俊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5) :4-9
[6]  
湖泊生态调查观测与分析[M].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黄祥飞主编, 2000
[7]  
Seasonal variation of absorption by particles and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CDOM) in Funka Bay, southwestern Hokkaido, Japan[J] . Hiroaki Sasaki,Tsuyoshi Miyamura,Sei-ichi Saitoh,Joji Ishizaka.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 200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