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

被引:68
作者
邵景安
魏朝富
谢德体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农户行为; 家庭承包; 土地利用; 重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利用大量农访数据,检查了家庭承包制度下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方面,测算了样点村现有土地流转状况及其农户解释。结果表明:流转规模,总体呈渝西经济走廊快于都市发达圈,更快于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流转模式,转包已逐渐被农民所接受和采用,而以现金兑换的出租和转让方式,也渐渐被部分农民所喜欢;流转用途,都市发达圈土地流转后土地利用主要向非农用转变,而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除小部分向非农用转变外,大部分土地流转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土地权属在总量上制约着土地流转的规模,但这一作用的区域差异不明显;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不仅影响区域土地流转的总体规模,而且是导致不同区域流转规模各异和流转方式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社会保障的完善程度对农民是否愿意离土和采取何种方式离土具有决定性作用;土地流转管理包括权益保障管理和流转后土地用途管理,是规范土地流转主体行为,减少流转纠纷,保障土地流转依法展开的基础性力量。土地流转中,把握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农户心理及其对现有土地流转驱动因素的响应,对安排遵循市场规律和贯彻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土地流转制度意义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275 / 28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农户兼业及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一个分析框架 [J].
贺振华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6, (02) :72-78
[2]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分析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上海市、南京市、泰州市农户调查为例 [J].
杜文星 ;
黄贤金 ;
方鹏 .
中国土地科学, 2005, (06) :3-7
[3]   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障碍与对策 [J].
徐元明 .
现代经济探讨, 2004, (11) :20-23+27
[4]   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流转 [J].
商春荣 ;
王冰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25-29
[5]   从制度创新理论看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 [J].
宋玉波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3) :18-21
[6]   水城县沙坡村农户经济行为调查研究 [J].
鲁礼新 ;
马昌河 ;
鲁奇 .
地理研究, 2004, (02) :218-226
[7]   基于态度与行为的我国旅游地居民的类型划分——以西递、周庄、九华山为例 [J].
苏勤 ;
林炳耀 .
地理研究, 2004, (01) :104-114
[8]   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因子探析 [J].
樊帆 .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3, (05) :361-363
[9]   试论重庆市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J].
罗怀良 ;
朱波 ;
陈国阶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04) :352-357
[10]   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J].
朱忠贵 .
农业经济问题, 2003, (06) :61-6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