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二度梅”期间武汉—黄石突发性暴雨的模拟研究

被引:36
作者
贝耐芳
赵思雄
高守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β中尺度系统; 风场扰动; 收支计算; 物理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较高水平分辨率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利用收集到的较完全的资料作为初值 ,对 1 998年“二度梅”期间武汉—黄石突发性暴雨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分别复制出在 7月 2 0日 1 8时至 2 1日 0 6时及 2 1日 1 8时至 2 2日 0 6时 (世界时 )期间 ,武汉和黄石附近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生命史约为 1 2小时 ,水平尺度为 1 0 0~ 2 0 0km ,为典型的 β中尺度系统。对 β中尺度系统的流场和物理量的剖面分析表明 ,在武汉和黄石强降水期间 ,两地对流层中低层的水平辐合、上升运动、正涡度值均有明显的加强和减弱的过程 ,而经向方向的强度比纬向方向这些物理量要强 ,水平尺度比纬向方向小。分析还表明 ,对流层中低层的风场扰动对 β中尺度系统 (如武汉暴雨过程 )的发生可能有触发作用。这些中尺度系统的强度 ,尤其是垂直运动与已有的我国梅雨锋个例和日本梅雨锋个例中较大的中尺度系统相比较要强得多。通过收支分析 ,讨论了β中尺度天气系统在发生、发展和消亡各阶段的水汽和正涡度来源 ;通过物理过程试验 ,分析了潜热释放和行星边界层参数化过程在 β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此外 ,在地形试验中 ,探讨了长江中游 ,尤其是湖北省局地中尺度地形对武汉和黄石突发性强降水过程的影响。最后给出
引用
收藏
页码:399 / 418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初值及物理过程对“98·7”暴雨预报结果的影响 [J].
贝耐芳 ;
赵思雄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4) :386-396
[2]   1998年“二度梅”期间突发强暴雨系统的中尺度分析 [J].
贝耐芳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2002, (04) :526-540
[3]   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黄荣辉 ;
徐予红 ;
王鹏飞 ;
周连童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04) :13-26
[4]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气候背景和大尺度环流条件 [J].
陶诗言 ;
张庆云 ;
张顺利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8, (04) :3-12
[5]   中尺度动力学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测理论的研究 [J].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1998, (04) :119-126
[6]   梅雨锋上与强暴雨有关的中低压及其三维环境流场的诊断研究 [J].
施曙 ;
赵思雄 .
大气科学, 1994, (04) :476-484
[7]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3
[8]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9]  
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M]. 科学出版社 , 曾庆存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