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2005年和2006年冬季风异常及其与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关系

被引:43
作者
黄荣辉
魏科
陈际龙
陈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西伯利亚高压; 准定常行星波; E-P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系统地分析了2005年与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的气温和东亚冬季风的差别及其与北半球准定常波活动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东亚冬季风偏强;而2006年冬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出现暖冬,东亚冬季风偏弱。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两年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差别不仅是由于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所造成,而且是由于北极涛动(北半球环状模)的变化所造成。并且,作者还从这两年冬季北半球准定常行星波活动的差异,在动力理论上进一步讨论了这两年冬季北半球气候和东亚冬季风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2005年冬季北半球行星波活动为低指数,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度往平流层传播加强,而往低纬度对流层上层传播减弱,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合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引起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锋急流减弱,而副热带急流加强,这有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东亚冬季风增强;相反,2006年冬季北半球行星波活动为高指数,准定常行星波在高纬度往平流层传播减弱,而往低纬度对流层上层传播加强,造成了行星波E-P通量在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散加强,而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上层辐合加强,引起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极锋急流加强,而副热带急流减弱,这不利于西伯利亚高压的发展,从而引起了东亚冬季风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033 / 104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近53年中国寒潮的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J].
王遵娅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 2006, (06) :1068-1076
[3]   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三维传播及其年际变化 [J].
陈文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5, (01) :137-146
[4]   亚洲冬夏季风对ENSO事件的响应 [J].
陶诗言 ;
张庆云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8, (04) :15-23
[5]   寒潮期间高空波动与东亚急流的相互作用 [J].
高守亭 ;
陶诗言 ;
丁一汇 .
大气科学, 1992, (06) :718-724
[6]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动力结构的研究 [J].
丁一汇 ;
温市耕 ;
李运锦 .
气象学报, 1991, (04) :430-439
[7]   东亚冬季风的统计研究 [J].
丁一汇 .
热带气象, 1990, (02) :119-128
[8]   东亚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中下部大气环流的初步研究 [J].
陶诗言 ;
李毓芳 ;
温玉璞 .
气象学报, 1965, (02) :155-165
[9]   十年来我国对东亚寒潮的研究 [J].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59, (03) :226-230
[10]   阻塞形势破坏时期的东亚一次寒潮过程 [J].
陶诗言 .
气象学报, 1957, (01) :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