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空间协调程度研究

被引:11
作者
周忠学
张芳
刘佳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空间协调; 陕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运用G IS技术,以1 km×1 km格网为基本评价单元,计算了陕北的城镇化水平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并系统地分析了两者的空间协调程度。结果表明:(1)陕北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偏低。在空间分布上,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趋势,而生态环境质量则南部优于北部、东西部优于中部。(2)陕北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根据两者之间的空间协调程度可将陕北划分为过快高胁迫、较快强胁迫、基本协调、较缓弱胁迫和缓慢低胁迫5种类型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J].
冯德显 ;
汪雪峰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01) :11-16
[2]   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规律性及其验证 [J].
乔标 ;
方创琳 ;
黄金川 .
生态学报, 2006, (07) :2183-2190
[3]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4]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张守忠 .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140-148
[5]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地理学报, 2005, (02) :237-247
[6]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 [J].
方创琳 ;
黄金川 ;
步伟娜 .
干旱区地理, 2004, (01) :1-7
[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8]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与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 [J].
罗上华 ;
马蔚纯 ;
王祥荣 ;
雍怡 ;
余琦 .
生态学报, 2003, (01) :45-55
[9]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理与方法研究 [J].
曹利军 ;
王华东 .
环境科学学报, 1998, (05) :80-86
[10]   区域自然资源系统分析与综合开发模式——以陕北黄土高原为例 [J].
费洪平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1989, (01) :15-1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