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114
作者
揣小伟 [1 ]
黄贤金 [1 ,2 ]
郑泽庆 [1 ]
张梅 [1 ,3 ]
廖启林 [4 ]
赖力 [1 ]
卢俊宇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技术工程中心
[3]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市与资源学系
[4]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碳储量; 陆地生态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单一生态系统的影响,如土壤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地、草地生态系统等,本文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了整个生态系统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文中涉及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利用ArcGIS9.3分析1985到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根据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了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和植被碳储量,并分析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975.72Tg,其中土壤碳储量为922.03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94.5%,土壤平均碳密度为9.41kg/m2,植被碳储量为53.69Tg,占有机碳总储量的5.5%,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791kg/m2;②1985-2005年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共减少9.73Tg,其中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7.54Tg,植被有机碳储量减少2.19Tg,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有机碳的释放,释放量占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1%;③建设占用耕地是引起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但总体而言,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对江苏省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平衡的扰动并不大;④应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增加碳汇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式来降低人为活动对自然碳过程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932 / 19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英文)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钟太洋 ;
彭佳雯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1, 21 (02) :285-300
[2]   基于碳平衡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J].
汤洁 ;
毛子龙 ;
王晨野 ;
徐小明 ;
韩维峥 .
资源科学, 2009, 31 (01) :130-135
[3]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库及其管理指数的影响 [J].
戴全厚 ;
刘国彬 ;
薛萐 ;
余娜 ;
张超 ;
兰雪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3) :61-64
[4]   长期开垦与放牧对内蒙古典型草原地下碳截存的影响 [J].
闫玉春 ;
唐海萍 ;
常瑞英 ;
刘亮 .
环境科学, 2008, (05) :1388-1393
[5]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及其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J].
曾永年 ;
冯兆东 .
中国沙漠, 2008, (02) :208-211+395
[6]   高寒草甸土地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对植被碳、氮含量的影响 [J].
王文颖 ;
王启基 ;
王刚 ;
景增春 .
植物生态学报, 2007, (06) :1073-1078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徐新良 ;
曹明奎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1-10
[8]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J].
赵荣钦 ;
秦明周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 (02) :1-6+11
[9]   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对Fang等Science一文(Science,2001,291:2320~2322)的若干说明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赵淑清 ;
慈龙骏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2) :243-249
[10]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