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沙区的荒漠化过程与起因

被引:23
作者
孙继敏
丁仲礼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基金
中国科学院基金;
关键词
荒漠化; 过程和起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4 [环境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历史时期中国东部沙区的荒漠化是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才是导致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对毛乌素沙地而言,其腹地的荒漠化主要是全新世湖沼层在人类活动参与下被破坏而使未次冰期的古风成砂翻新的结果;而在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接带(即沙漠-黄土边界带),荒漠化过程要复杂得多,除了人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外,流水侵蚀、风力吹蚀及重力崩塌也共同参与在使古风成砂翻新的荒漠化过程之中。在沙漠-黄土边界带,历史时期荒漠化主要与末次盛冰期、末次冰期阶段3中期及阶段4时期的古风成砂被翻新有关,更老的古风成砂由于埋藏较深、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因而不是历史时期荒漠化的主要沙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56 / 16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乌兰布和沙漠形成时代的初步判定及意义 [J].
贾铁飞 ;
石蕴琮 ;
银山 .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97, (03) :46-49
[2]   榆林剖面的热释光测年及其对这一地区干旱事件的讨论 [J].
孙继敏 ;
尹功明 ;
陈杰 ;
丁仲礼 ;
刘东生 .
中国沙漠, 1997, (01) :3-10
[3]   五十万年来毛乌素沙漠的变迁 [J].
孙继敏,刘东生,丁仲礼,刘嘉麒 .
第四纪研究, 1996, (04) :359-367
[4]   再论萨拉乌苏组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环境 [J].
孙继敏,丁仲礼,袁宝印,刘东生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1) :23-31
[5]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J].
李森,孙武,李孝泽,张勃 .
中国沙漠, 1995, (04) :323-331
[6]   末次间冰期以来沙漠-黄土边界带的环境演变 [J].
孙继敏,丁仲礼,刘东生,袁宝印,刘嘉麟 .
第四纪研究, 1995, (02) :117-122
[7]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近五千年内沙漠化过程的研究 [J].
董玉祥 ;
刘毅华 .
干旱区地理, 1993, (02) :45-51
[8]   全新世呼伦贝尔沙地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J].
汪佩芳 .
中国沙漠, 1992, (04) :16-22
[9]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古土壤与全新世环境变迁 [J].
裘善文 ;
李取生 ;
夏玉梅 .
第四纪研究, 1992, (03) :224-232
[10]   中国的脆弱生态带与土地荒漠化 [J].
朱震达 .
中国沙漠, 1991, (04)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