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缘壳幔电性结构与断裂构造:札达-泉水湖剖面大地电磁探测提供的依据

被引:19
作者
金胜
叶高峰
魏文博
邓明
景建恩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西缘; 大地电磁探测; 地壳高导层; 电性结构; 断裂构造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 P542.5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70904 ;
摘要
青藏高原西缘札达至泉水湖剖面大地电磁探测结果表明,研究区被雅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划分为3个构造区域,由南至北分别为喜玛拉雅地体、冈底斯地体和羌塘地体.研究区内普遍存在中下地壳高导层,高导层的顶面埋深起伏较大,冈底斯内的高导层埋深大,羌塘和喜玛拉雅地体内的高导层埋深较浅.在班公-怒江缝合带南侧高导层埋深最大,班公-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高导层埋深存在一个约20km的错动.冈底斯地体内的地壳高导层呈北倾形态,南羌塘的地壳具有双高导层.沿剖面的上地壳存在多组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电性梯度带或畸变带,反映了沿剖面地区的缝合带与断裂带分布情况.根据电性结构特征,推断了雅江缝合带、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及龙木措、噶尔藏布等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与空间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MT观测提供的依据[J].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John Booker,Alan G.Jones.地球科学. 2006(02)
[2]   青藏高原岩石圈热状态及其东西部差异 [J].
马晓冰 ;
孔祥儒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3) :12-20
[3]   西藏高原大地电磁深探测——亚东—巴木错沿线地区壳幔电性结构 [J].
魏文博 ;
陈乐寿 ;
谭捍东 ;
邓明 ;
胡建德 ;
金胜 ;
董浩斌 ;
强建科 .
现代地质, 1997, (03) :107-115
[4]   INDEPTH与INDEPTH-MT项目简介 [J].
冯昭贤 ;
赵文津 .
现代地质, 1997, (03) :104-106
[5]   青藏高原西部的地壳结构 [J].
熊绍柏 ;
刘宏兵 .
科学通报, 1997, (12) :1309-1312
[6]   青藏高原西部大地电磁测深探测结果 [J].
马晓冰 ;
孔祥儒 ;
于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11) :1185-1187
[7]   西藏高原西部综合地球物理与岩石圈结构研究 [J].
孔祥儒 ;
王谦身 ;
熊绍柏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08-315
[8]   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J].
泰国卿,陈九辉,刘大建,顾群,熊杨武,李海孝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2) :19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