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方式对春玉米产量、效益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86
作者
战秀梅
李亭亭
韩晓日
邹殿博
左仁辉
叶冰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土壤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春玉米; 氮肥后移; 一次性深施; 氮高效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S51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施肥、氮肥减量及减量后移、氮肥一次性深施对春玉米产量、效益、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移情况及氮的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处理(氮用量N 280 kg/hm2,口肥和拔节期追肥比例为1∶4,N280/2,)相比,氮肥减量后移处理(氮用量N 240 kg/hm2,口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1∶2∶2,N240/3)增产3.91%,增收592元/hm2;氮肥一次性深施处理(氮用量N 240 kg/hm2,播种时一次深施在15 cm处,N240/1)增产11.48%,增收2032元/hm2;氮肥减量后移处理(N240/3)和氮肥一次性深施处理(N240/1)的经济系数、后期干物质和氮的转移量、转移效率及对子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NUE)、氮肥农学利用率(ANUE)、氮素吸收效率(NUP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氮收获指数(NH I)也显著提高。氮肥减量后移处理(N240/3)花后干物质和氮的积累量及占总量的比例最高;氮肥一次性深施处理(N240/1)花后干物质和氮积累量较高,但所占比例较低;习惯施肥处理(N 280/2)干物质和氮积累量较低,但所占比例较高。由于关于一次性施肥存在较多争议,因此尚不能认为氮肥一次性深施方式可以替代农民习惯施肥;而氮肥减量后移处理既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也提高了氮效率,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61 / 86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J].
王小燕 ;
沈永龙 ;
高春宝 ;
刘章勇 ;
方正武 .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05) :896-899
[2]   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J].
刘新宇 ;
巨晓棠 ;
张丽娟 ;
李鑫 ;
袁丽金 ;
刘楠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296-303
[3]   氮肥减量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赵士诚 ;
裴雪霞 ;
何萍 ;
张秀芝 ;
李科江 ;
周卫 ;
梁国庆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2) :492-497
[4]   美国玉米持续增产的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
赵久然 ;
王荣焕 .
玉米科学, 2009, 17 (05) :156-159+163
[5]   一次性施肥对春玉米产量和环境效应的影响 [J].
杨俊刚 ;
高强 ;
曹兵 ;
陈新平 .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9) :123-128
[6]   钾素营养对玉米生育后期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J].
李文娟 ;
何萍 ;
金继运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 (04) :799-807
[7]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夏玉米干物质累积转移的影响 [J].
徐祥玉 ;
张敏敏 ;
翟丙年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04) :786-792
[8]   地表覆盖和施氮对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移的影响 [J].
李华 ;
王朝辉 ;
李生秀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6) :1027-1034
[9]   不同肥料配方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J].
安景文 ;
汪仁 ;
包红静 ;
解占军 ;
华丽民 .
土壤通报, 2008, (04) :874-877
[10]   吉林玉米带玉米一次性施肥现状调查分析 [J].
高强 ;
李德忠 ;
黄立华 ;
朴成学 ;
汪娟娟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03) :3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