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下个人数据信息私权保护论批判

被引:297
作者
吴伟光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个人数据信息; 大数据技术; 隐私; 公法; 信息法;
D O I
10.15984/j.cnki.1005-9512.2016.07.011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以隐私权、财产权或者其他类型的私权利来对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数据信息加以保护和规制遇到了较大的问题。大数据技术下的个人数据信息具有数量大、价值密度低、智能处理以及信息获得和其使用结果之间相关性弱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个人无法以私权为制度工具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产生、存储、转移和使用进行符合自己意志的控制。这种困境的产生是大数据技术所推动的社会制度变革造成的,目前人类社会正从私权利社会向有机社会转变,而对于个人数据信息的规制问题正是这一变革的前沿。应该将个人数据信息作为公共物品来规制,对个人数据信息使用进行治理的主体应该是政府专门机构,进而治理的法律性质应该是公法而不是私法,进而治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而促进个人数据信息的自由共享。这种治理方式并不影响和损害已经存在的私权利如隐私权和其他财产权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32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从隐私到个人信息:利益再衡量的理论与制度安排 [J].
张新宝 .
中国法学, 2015, (03) :38-59
[2]   论个人信息权的法律保护——以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界分为中心 [J].
王利明 .
现代法学, 2013, 35 (04) :62-72
[3]   隐私权概念的再界定 [J].
王利明 .
法学家, 2012, (01) :108-120+178
[4]  
社会组织[M].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美) 库利, 2013
[5]  
企业、市场与法律[M]. 格致出版社 , (美) 科斯 (Coase, 200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M]. 法律出版社 , 周汉华, 2006
[7]  
经济学原理[M]. 华夏出版社 , (英)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著, 2005
[8]  
发展经济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小凯著, 2003
[9]  
致命的自负[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英)F.A.哈耶克(F.A.Hayek)著, 2000
[10]  
CRITICAL QUESTIONS FOR BIG DATA[J] . danah boyd,Kate Crawford.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 20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