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地块中生代构造格局及其形成背景

被引:81
作者
李三忠
王金铎
刘建忠
于建国
吕海青
侯方辉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
[2]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山东东营,,北京,,山东东营,,山东青岛,
[3]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山东青岛,
[4] 中国海洋大学海底资源与探测技术省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
关键词
鲁西地块; 燕山期; 印支期; 构造格局; 盆地原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结合近几年来鲁西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等成果,重点论述了鲁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与盆地原型。提出中生代构造层次总体在垂向上可分为三个主要构造层,分别称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分别被中—下侏罗统、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上白垩统角度不整合覆盖,所以,相应地可将鲁西地块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分为三个阶段:印支期、燕山中期和燕山晚期;平面上变形样式总体表现为三种构造样式,即:1印支期的近东西走向的宽缓—紧闭褶皱及逆冲构造;2燕山中期的北北东或南北走向的厢状褶皱—坡坪式逆冲系统;3燕山晚期的北东走向的冲断—走滑断裂带。但是,鲁西地区燕山期的构造变形特征和原型盆地有所变化,这种变化是基底构造格局及构造变形在空间上差异叠合的结果。综合研究表明,鲁西地块及邻区燕山期构造是在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弧的挤压构造背景下,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的综合动力作用下形成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87 / 49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附视频 [J].
刘建忠 ;
李三忠 ;
周立宏 ;
高振平 ;
郭晓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4, (04) :45-54
[2]   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块中生代变形的关键时限及其对构造的制约——以胶辽地区为例 [J].
李三忠 ;
刘建忠 ;
赵国春 ;
吴福元 ;
韩宗珠 ;
杨中柱 .
岩石学报, 2004, (03) :633-646
[3]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勉略构造带与勉略缝合带 [J].
张国伟 ;
董云鹏 ;
赖绍聪 ;
郭安林 ;
孟庆任 ;
刘少峰 ;
程顺有 ;
姚安平 ;
张宗清 ;
裴先治 ;
李三忠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121-1135
[4]   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构造变形与造山过程 [J].
李三忠 ;
张国伟 ;
李亚林 ;
赖绍聪 ;
李宗会 .
地质学报, 2002, (04) :469-483
[5]   郯庐断裂带早白垩世走滑运动中的构造、岩浆、沉积事件 [J].
朱光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学报, 2002, (03) :325-334
[6]   华北东部印支期构造变形研究 [J].
于福生 ;
漆家福 ;
王春英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4) :75-79
[7]   黄骅盆地孔西构造带的构造几何学特征 [J].
张俊 ;
潘懋 ;
漆家福 ;
杨攀新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4) :524-530
[8]   鲁西伸展构造特征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J].
王炳山 ;
王西恩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0, (03) :20-24
[9]   鲁西地区断裂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J].
金振奎 ;
刘泽容 ;
石占中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5) :1-5
[10]   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中生代(J—K)原型盆地分布及成盆模式探讨 [J].
杜旭东 ;
李洪革 ;
陆克政 ;
张一伟 ;
漆家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5-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