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陆内构造作用与成因分析

被引:15
作者
宋传中 [1 ]
李加好 [1 ]
任升莲 [1 ]
Lin Shoufa [1 ,2 ]
刘欢 [1 ]
黄鹏 [1 ]
王薇 [1 ]
杨帆 [1 ]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iversity of Waterloo,Ontario,Canada NL G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长江陆内异化带; 深部结构; 上地壳对冲; 下地壳俯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期构造叠加、复合联合作用明显,中生代以来地壳运动频繁、构造活动强烈,地表为桐柏一大别造山带,九岭一江南隆起带,其问为对冲样式构造组合的长江复合构造带。大别造山带前陆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长江中下游深部为"双鳄鱼构造"状态,大量前陆断褶带的物质被掩盖在大别造山带之下,岩片叠置、断裂交错的镶嵌构造极为发育,下地壳切过莫霍面向北俯冲,是后期岩浆的活动通道和就位空间。综合地球物理剖面揭示下扬子地区南北岩石圈结构差异明显,上地壳南北对冲构造发育;下地壳为向北倾斜的构造带,北部仍向南逆冲,南部切过莫霍面向北俯冲。长江中下游地区上述构造的形成受控于长江陆内异化带的作用,该带是一条陆内岩石圈规模的向北倾斜的破裂带,发生在中国大陆形成之后,不受早期板块界线的控制,是岩石圈规模的大陆异化、物质重建、结构重组的产物;主要结构特征为上地壳对冲式逆断层组合,中地壳为水平流变层,下地壳切过莫霍面由南向北俯冲;形成过程是印支晚期一燕山早期中国陆内近南北向挤压,地壳破碎,岩石圈加厚;燕山晚期大规模伸展拉张,岩浆活动,壳幔混熔。特殊成因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是长江陆内异化带的地质内涵。深部物质沿长江陆内异化带上升。在上部地壳内多期叠加构成的构造格架中就位,岩体形态在深部近东西向呈带状,中部状态复杂,浅表受控于多种构造组合形式,见空即灌。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5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论长江中下游成矿动力学 [J].
董树文 ;
马立成 ;
刘刚 ;
薛怀民 ;
施炜 ;
李建华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612-625
[2]   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与区域成矿背景分析 [J].
宋传中 ;
张华 ;
任升莲 ;
李加好 ;
涂文传 ;
张妍 ;
王中 .
地质学报, 2011, 85 (05) :778-788
[3]   庐枞矿集区火山气液型铁、硫矿床及控矿构造的反射地震成像 [J].
吕庆田 ;
韩立国 ;
严加永 ;
廉玉广 ;
史大年 ;
颜廷杰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598-2612
[4]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J].
宋传中 ;
周涛发 ;
闫峻 ;
任升莲 ;
李加好 ;
涂文传 ;
张妍 .
岩石学报, 2010, 26 (09) :2835-2849
[5]  
The constraints of strain partitioning and geochronology in Luonan-Luanchuan tectonic belts on Qinling orogenic belt[J]. SONG ChuanZhong1, ZHANG GuoWei2, WANG YongSheng1, LI JiaHao1, CHEN ZeChao1 & CAI ZhiChuan1 1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2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03)
[6]   秦岭洛南-栾川构造带的变形分解与年代学制约 [J].
宋传中 ;
张国伟 ;
王勇生 ;
李加好 ;
陈泽超 ;
蔡志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2) :144-156
[7]   华南早中生代从印支期碰撞构造体系向燕山期俯冲构造体系转换的形变记录 [J].
张岳桥 ;
徐先兵 ;
贾东 ;
舒良树 .
地学前缘, 2009, 16 (01) :234-247
[8]   大别造山带岩石圈结构与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另类模型 [J].
袁学诚 ;
李善芳 .
中国地质, 2008, (04) :565-576
[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成岩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J].
周涛发 ;
范裕 ;
袁峰 .
岩石学报, 2008, 24 (08) :1665-1678
[10]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J].
徐晓春 ;
陆三明 ;
谢巧勤 ;
柏林 ;
储国正 .
地质学报, 2008, (04) :5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