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被引:238
作者
金之钧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海相地层; 油气勘探; 特殊性; 油气聚集; 勘探技术; 叠合盆地; 资源量;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8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至少有3 0 0×1 08t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在近5 0年的勘探历程中虽有塔河、普光等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发现,但探明储量仍然很低,这与勘探投入低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特殊性。经研究其特性可概括为7个方面:(1)碳酸盐岩层系形成于多旋回的叠合盆地;(2)碳酸盐岩层系时代老,埋藏深;(3)烃源岩具有多元、多期生烃;(4)储集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5)圈闭类型多样,以隐蔽圈闭和复合圈闭为主;(6)油气藏改造、破坏严重,保存条件复杂;(7)油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要尽快实现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的快速增长,缓解国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文中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理论的研究凝练为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1)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环境、构造演化及其对有效烃源岩的控制作用;(2)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3)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多期成藏与保存机理;同时指出要加大碳酸盐岩地区的地震、钻井和测井等系列技术的攻关力度,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富集与分布预测(G1999043300) [J].
金之钧 ;
王清晨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3) :3-4
[2]   中国海相层序油气地质个性与勘探策略 [J].
丘东洲 ;
汪正江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2) :9-16
[3]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一) 四川盆地罗家寨大型气田的发现和探明 [J].
冉隆辉 ;
陈更生 ;
徐仁芬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1) :43-47
[4]   海相沉积岩是中国石油工业未来的希望 [J].
李国玉 .
海相油气地质, 2005, (01) :5-12
[5]  
中国典型叠合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J]. 金之钧,王清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6]   对中国海相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思路 [J].
许效松 ;
汪正江 .
海相油气地质, 2003, 8(Z1) (Z1) :1-9+7
[7]   中国石油天然气的一个新领域——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 [J].
刘光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3) :4-5
[8]   中国海相油气勘探的启迪 [J].
张抗 ;
王大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9-16
[9]   中国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 [J].
钱凯 ;
李本亮 ;
许惠中 .
海相油气地质, 2002, (03) :1-9+4
[10]   中国南方海相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J].
马永生 ;
郭彤楼 ;
付孝悦 ;
肖朝晖 .
海相油气地质, 2002, (03) :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