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荒漠化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

被引:85
作者
慈龙骏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
关键词
荒漠化; 反馈回路; 耗散结构; 全球气候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4 [环境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公约》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联合行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运用生物控制理论中正负反馈回路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加强作用分析了荒漠化过程的内在机制;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并提出我国防治荒漠化应遵循的4个原则:1)调节农林牧水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实行“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系统内的良性循环;3)传统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4)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强科学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现代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影响的系统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现代荒漠化过程为例 [J].
刘爱民 ;
慈龙骏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3) :16-23
[2]   中国荒漠化气候类型划分与潜在发生范围的确定 [J].
慈龙骏 ;
吴波 .
中国沙漠, 1997, (02) :3-7
[3]   全球变化对我国荒漠化的影响 [J].
慈龙骏 .
自然资源学报, 1994, (04) :289-303
[4]   中国沙漠形成演化的初步研究 [J].
董光荣 ;
李森 ;
李保生 ;
王跃 ;
闫满存 .
中国沙漠, 1991, (04) :27-36
[5]   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能影响 [J].
叶笃正 .
中国科学院院刊, 1986, (02) :112-120
[6]  
中国土地退化防治研究[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 1990
[7]  
软科学手册[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谭伟东等编, 1989
[8]  
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如生 编,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