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被引:197
作者
徐树桐
江来利
刘贻灿
张勇
机构
[1] 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合肥,合肥,合肥,合肥
关键词
碰撞造山; 带超高压变质带; 蛇绿混杂岩带; 柯石英; 金刚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区是扬子和中朝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造山带,由扬子大陆板块中的前陆褶冲带、俯冲盖层和俯冲基底、包含在俯冲基底中的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超高压变质帝、变质蛇绿混杂岩带、中朝大陆板块南缘的弧前复理石推覆体以及其北缘的反向褶冲带、北部边缘为磨拉斯的后继盆地组成。古大别海洋板块于早古生代向北俯冲时,中朝大陆板块南缘可能出现过火山弧和弧后盆地。卷入前陆褶冲带的地层以及榴辉岩的Sm/Nd同位素定时表明,两个大陆板块的强烈碰撞发生在中生代早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97 +9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大地构造学概论.[M].车自成;姜洪训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  
华北断块区的形成与发展.[M].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科学出版社.1980,
[3]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4]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M].黄汲清著;曾莫休;龚素玉译;.北京地质出版社.1954,
[5]   大别山东段高压变质岩中的金刚石 [J].
徐树桐 ;
苏文 ;
刘贻灿 ;
江来利 ;
季寿元 ;
A. I. Okay ;
A.M.C. Sengor .
科学通报, 1991, (17) :1318-1321
[6]   河南古板块构造概述 [J].
林潜龙 .
河南地质, 1989, (04) :21-27
[7]   大别山区司空山两类花岗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
陈跃志 ;
韩甦 ;
邵桂清 ;
桑宝梁 .
岩石学报, 1989, (01) :59-66
[8]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9]   北秦岭古生代断陷带内地层层序的建立 [J].
符光宏 .
河南地质, 1988, (04) :27-32
[10]   河南省二郎坪群的层序及时代归属新知 [J].
李采一 ;
马国建 ;
陈瑞保 .
河南地质, 1988, (04) :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