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杨军怀 [1 ]
夏敦胜 [1 ]
高福元 [2 ]
王树源 [1 ]
陈梓炫 [1 ]
贾佳 [3 ]
杨胜利 [1 ]
凌智永 [1 ,4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城市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
[3]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 风成沙; 古气候; 雅鲁藏布江;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1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含着风成过程和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从风成沉积分布特征、堆积年代、沉积物特征、物源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及风沙活动历史等方面综述了近些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的主要研究进展。结果表明:黄土主要发育于河流阶地及部分山体顶部,多形成于末次冰盛期以后且主要发育于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约14 ka BP)以来,而风沙沉积集中发育于河流宽谷段,堆积时间相对较短。沉积物颗粒以机械搬运和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微弱。尽管沉积物理化性质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变化,但仍存在明显的局地特征,与附近地表堆积物联系密切。在风成背景下,黄土的近源成因得到了普遍认可,河谷底部地表松散物质是风成沉积发育的主要物源。风沙活动演变较为复杂,除大区域气候变化外,局地环境也是影响风沙活动及其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未来应加强研究区风成沉积物理化性质、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以及粉尘释放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863 / 877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1]   黄土沉积与地球圈层相互作用 [J].
孙继敏 .
第四纪研究, 2020, 40 (01) :1-7
[2]   MIS 3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及环境意义 [J].
凌智永 ;
靳建辉 ;
吴铎 ;
刘向军 ;
夏敦胜 ;
陈发虎 .
地理学报, 2019, 74 (11) :2385-2400
[3]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eolian san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J]. LIU Yong,WANG Yun-sheng,SHEN Tong.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2019(09)
[4]   西藏定结地区爬坡沙丘粒度特征分析 [J].
潘美慧 ;
薛雯轩 ;
伍永秋 ;
黄文敏 ;
马建军 ;
杨安娜 ;
陈玉林 .
干旱区地理, 2019, 42 (06) :1337-1345
[5]   1961~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蚀气候侵蚀力变化 [J].
刘慧 ;
李晓英 ;
肖建华 ;
姚正毅 .
地理科学, 2019, 39 (04) :688-695
[6]   中亚干旱区第四系黄土和干旱环境研究进展 [J].
王鑫 ;
张金辉 ;
贾佳 ;
王蜜 ;
王强 ;
陈建徽 ;
王飞 ;
李再军 ;
陈发虎 .
地球科学进展, 2019, 34 (01) :34-47
[7]   1981-2016年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沙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张核真 ;
周刊社 ;
多杰桑珠 ;
格桑 ;
郭艺楠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8, (12) :131-136
[8]   毛乌素沙地中部风成沙的组成与微形态特征 [J].
陈国祥 ;
董治宝 ;
崔徐甲 ;
肖巍强 ;
李露露 ;
杨军怀 ;
石唯康 .
中国沙漠, 2018, 38 (03) :473-483
[9]   亚洲风尘高空传输和循环研究进展:雪冰粉尘证据 [J].
董志文 ;
康世昌 ;
秦大河 .
第四纪研究, 2017, 37 (05) :1091-1101
[10]   黄土高原见证季风和荒漠的由来 [J].
郭正堂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 47 (04) :42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