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大豆蚜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其控蚜作用研究
被引:20
作者:
李学军
[1
]
郑国
[1
]
王淑贤
[1
]
邢星
[2
]
李艳
[2
]
于广文
[2
]
尤广兰
[3
]
机构:
[1]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
[2] 岫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 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大豆蚜;
自然天敌;
种群动态;
控蚜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大豆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2008-2010年间,分别在辽东山区和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设置试验田,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控蚜作用进行研究。共鉴定辽宁地区大豆蚜天敌7目、16科、44种,其中优势天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居首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蚜天敌田间消长表现连续6个阶段,即初见期、波动期、上升期、盛期、下降期和消退期;田间3年平均大豆蚜数量与天敌(天敌单位)总体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各年度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也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辽东地区天敌跟随紧密并随蚜虫数量变化波动,具有明显的自然控蚜作用。其中,7月11-21日天敌发生盛期与蚜虫高峰期吻合,蚜虫急剧下降;7月下旬后,受高温、多雨、蚜霉菌作用、植株老化等影响,蚜虫种群逐步下降、消退,天敌也陆续迁出豆田。辽西地区天敌迁入豆田比蚜虫晚10~15d,对前期蚜虫控制弱,且天敌峰期滞后蚜虫5d左右,一般年份蚜虫发生较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613 / 1624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