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长三角都市圈为例

被引:62
作者
朱付彪 [1 ]
陆林 [1 ]
於冉 [2 ]
鲍捷 [3 ]
机构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都市圈;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长三角;
D O I
10.13249/j.cnki.sgs.2012.05.011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旅游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对优化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促进都市圈整体旅游地形成和发挥都市圈旅游空间效应与功能有重要意义。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为指标,利用赫芬达尔指数和位序—规模模型进行分析,并结合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考察其旅游空间结构演变态势。结果表明,长三角都市圈旅游者和旅游收入空间分布趋向分散,各城市旅游发展相对差异不断缩小,其旅游发展趋向均衡化。长三角都市圈旅游发展实际也显示,其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多中心、网络化和一体化特点。从长期来看,长三角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趋向高水平均衡。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以可达性、互补性和替代性为必要条件,以集聚和扩散作用为主要形式,以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流动为主要内容,各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不断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演变。旅游企业扩张和旅游客流流动带动了旅游资金、技术、人员、信息和经验等的集聚和扩散,推动了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演变。
引用
收藏
页码:570 / 57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基于旅游流的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空间网络结构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陈浩 ;
陆林 ;
郑嬗婷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257-266
[2]   西北丝绸之路区重点旅游城市梯度开发研究 [J].
南宇 ;
杨阿莉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9) :161-167
[3]   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 [J].
朱付彪 ;
陆林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9) :1565-1576
[4]   考虑空间效应的中国省域旅游产业弹性估计 [J].
吴玉鸣 .
旅游学刊, 2010, 25 (08) :18-25
[5]   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与动态模拟研究 [J].
薛领 ;
翁瑾 .
旅游学刊, 2010, 25 (08) :26-33
[6]   旅游流空间模式基本理论:问题分析及其展望 [J].
钟士恩 ;
张捷 ;
韩国圣 ;
王岚 ;
张宏磊 .
人文地理, 2010, 25 (02) :31-36
[7]   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 [J].
马晓龙 ;
保继刚 .
人文地理, 2010, 25 (01) :105-110+99
[8]   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 [J].
杨建明 .
地理科学, 2009, 29 (04) :613-618
[9]   旅游业区域溢出的可计算模型及案例 [J].
李山 ;
王铮 .
旅游学刊, 2009, 24 (07) :18-26
[10]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基于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的分析 [J].
乌铁红 ;
张捷 ;
李文杰 ;
曹靖 ;
刘泽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9, (05) :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