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效水和持水能力
被引:29
作者:
李航
[1
]
严方晨
[1
]
焦菊英
[1
,2
]
唐柄哲
[1
]
张意奉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植被类型;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有效水;
土壤持水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坊塌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离心机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不同吸力下的土壤含水率,并利用Van Gennuchten模型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有效性和持水性。结果表明: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但是其斜率基本不变且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都呈近似的"S"型;不同植被类型0—10、10—20 cm土层土壤有效水范围分别为22.65%—26.80%、23.97%—28.13%,除白羊草群落和刺槐林外呈现出多年生蒿禾类群落低于灌木群落而高于一年生草本群落的变化趋势;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持水能力在0—10 cm土层没有显著性差异,在10—20 cm呈现出多年生蒿禾类群落低于灌木群落而高于一年生草本群落,其中白羊草群落最大,刺槐林最低。刺槐林有效水分和土壤持水能力都较低,建议适当采取间伐并促进其近自然化恢复来实现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尽量避免在阳坡缺水地区种植刺槐。对于研究地区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植被恢复和科学合理的进行植被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889 / 3898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