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成因与演化

被引:9
作者
邢焕清
姜在兴
王亚青
王蛟
机构
[1]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2] 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须家河组; 可容空间; 转换系统; 动态演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 [大地构造分区];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要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发育时 ,由于构造运动的特点 ,盆地不同位置可容空间变化具有不统一性。盆地基底差异沉降导致相对湖平面变化的不同 ,其内部水深既存在增加带 ,又存在减小带 ,还存在着不变带。前陆盆地在同一时期内部不同位置可容空间不均衡变化的现象 ,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可细分为转换面、转换带、转换体等次级构造单元。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沿龙门山造山带向盆地 ,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 ,依次可划分为主可容空间转换带 (Ⅰ )、主可容空间增加带 (Ⅱ )、主可容空间转换带 (Ⅲ )、主可容空间减小带(Ⅳ )、次可容空间转换带 (Ⅴ )、次可容空间增加带 (Ⅵ )、次可容空间减小带 (Ⅶ )等 7个可容空间转换带。这些可容空间转换系统主要是由于构造应力场的挤压沉降作用和推覆隆升作用在平面上的交互出现所致。主可容空间转换带是目前发现气藏数量最丰富 ,产量最高的地区 ,也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现实勘探目标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19 / 523+569 +5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川西坳陷油气资源现状及勘探潜力 [J].
杨克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4) :322-326+331
[2]   川西前陆盆地勘探思路分析 [J].
吴世祥 ;
汪泽成 ;
张林 ;
沈珏红 ;
罗启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3) :210-216
[3]   我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勘探的几点认识 [J].
马新华 ;
魏国齐 ;
钱凯 ;
李亚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2) :114-117
[4]   四川须家河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J].
李绍虎 ;
吴冲龙 ;
王华 ;
韩志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60-65
[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储层流体动力学机制 [J].
赵永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7, (03) :36-41+47
[6]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天然气成藏模式和盖层封闭机理 [J].
王允诚 ;
朱永铭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1, (04) :92-105
[7]  
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M]. 科学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1997
[8]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9]  
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应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姜在兴等编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