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子囊孢子萌发及其后代群体培养性状观察

被引:28
作者
梁月
张国珍
安沫平
蔡祝南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2] 河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3]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 北京
[4] 北京
[5] 石家庄
关键词
孢子形态; 菌落颜色; 菌落生长速度; 扇形突变; 子实体产生;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2005.04.009
中图分类号
S567.39 [];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从野生和人工栽培的蛹虫草子实体共分离了6个子囊孢子群体,对子囊孢子形态、萌发过程、培养性状及子实体产生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蛹虫草子囊孢子为线形、多细胞,169.78~364.57×1.72~2.04μm;每个子囊孢子有56~114个细胞,每个细胞大小为1.77~4.53×1.72~2.04μm。子囊孢子弹射后13h开始萌发,30h后开始形成分生孢子。多数子囊孢子的每个细胞都能萌发,但少数子囊孢子的部分细胞不萌发。子囊孢子群体的培养性状表现多样性,以I型所占比列较大。野生群体的菌落颜色以杏橙色和淡柠檬黄色为主,而人工栽培的群体以橙铬色所占比例最大。不同个体的菌落生长速率有差异。野生群体产生扇形突变的比例高于人工栽培群体。在人工栽培的CM群体中出现了气生菌丝较多、白色、生长缓慢的个体。菌落为I型,橙铬色或杏橙色,生长速率正常,无突变的单子囊孢子菌株产生子实体的可能性较大,子实体产量较高,但大部分单子囊孢子菌株不能产生发育良好的子实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蛹虫草子实体的人工培养研究 [J].
李春斌 ;
佟晓冬 ;
白静 ;
范圣第 .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4, (05) :29-31
[2]   人工蛹虫草化学成分研究 [J].
王刚 ;
麻兵继 ;
刘吉开 .
中草药, 2004, (05) :17-19
[3]   人工栽培蛹虫草退化现象的分子分析 [J].
李美娜 ;
吴谢军 ;
李春燕 ;
冯伯森 ;
李庆伟 .
菌物系统, 2003, (02) :277-282
[4]   冬虫夏草子囊孢子萌发及其无性型观察 [J].
刘作易 ;
梁宗琦 ;
刘爱英 .
贵州农业科学, 2003, (01) :3-5
[5]   蛹虫草菌丝生长研究 [J].
姚国洪 ;
刘喜屏 ;
刘广红 ;
房迈莼 ;
黄文芳 .
微生物学杂志, 2003, (01) :61-62
[6]   蛹虫草人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陈艳秋 ;
朴日子 ;
金英善 ;
严花淑 .
中国食用菌, 2002, (05) :20-22
[7]   蛹虫草无性型——蛹草拟青霉的确证 [J].
梁宗琦 .
食用菌学报, 2001, (04) :28-32
[8]  
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单孢菌株配对后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与无性型产孢结构关系[J]. 高新华,吴畏,钱国琛,崔星明,陈伟.上海农业学报. 2000(S1)
[9]   蛹虫草菌株无性世代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J].
冯志勇 ;
杨炎 ;
李惠君 .
食用菌学报, 1996, (04) :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