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微观影响机制研究——基于12例公共事件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53
|
作者
周俊 [1 ,2 ]
王敏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网络舆论; 公共事件; 流行语; 定性比较分析(QCA);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6.04.002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本文以国内2010-2014年的12例从热点公共事件产生的网络流行语为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的研究方法分析网络流行语得以高热度传播的微观机制。研究提炼了影响网络流行语的六项微观因素,包括公共事件的属性、流行语的创造主体、流行语的情绪表达方式、流行语是否被主流媒体采用、流行语表达的情绪内容以及是否含有公众诉求。文章通过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归纳了网络流行语得以有力传播的三条微观路径,分别为:当事人自主创造的、以戏谑方式呈现且被纳入官方话语场的流行语,或者是在政治事件中由大众戏谑调侃某种不满情绪和诉求的流行语,或是在政治事件中大众杜撰表达不满情绪且进入官方话语场的流行语。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6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