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的地质证据

被引:51
作者
吴珍汉
吴中海
胡道功
叶培盛
周春景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中新世早期湖相沉积; 孢粉组合; 古植被; 青藏高原隆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地壳缩短增厚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隆升对环境变迁和东亚季风具有重要影响,但对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存在不同认识。通过统计分析青藏高原中段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地层倾角,表明区域褶皱变形主要发生于古近纪,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产状平缓,挤压构造变形微弱,说明地壳缩短增厚主要发生于中新世前。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阔叶林植被自始新世中期开始逐步减少,至中新世早期濒临消亡;暗针叶林植被自渐新世早中期开始逐步增加,至中新世早中期达到繁盛程度甚至居主导地位。根据这些地质证据,结合全球气候变化、古气温及年代学资料,综合推断青藏高原渐新世晚期隆升高度达到海拔4000m左右。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孢粉组合与古环境演化
    吴珍汉
    吴中海
    叶培盛
    胡道功
    彭华
    [J]. 中国地质, 2006, (05) : 966 - 979
  • [2] 青藏高原腹地中新世早期古大湖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吴珍汉
    吴中海
    胡道功
    赵逊
    叶培盛
    [J]. 地质通报, 2006, (07) : 782 - 791
  • [3] 第四纪以来酒泉盆地环境演变与祁连山隆升
    苏建平
    仵彦卿
    李麒麟
    张应华
    温小虎
    [J]. 地球学报, 2005, (05) : 59 - 64
  • [4] 青藏高原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
    吕厚远
    王淑云
    沈才明
    羊向东
    童国榜
    廖淦标
    [J].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 39 - 49
  • [5]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宋彪
    张玉海
    万渝生
    简平
    [J].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 26 - 30
  • [6] 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记录——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
    陈杰
    卢演俦
    丁国瑜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 528 - 539
  • [7] 新生代晚期青藏高原强烈隆起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李吉均
    方小敏
    潘保田
    赵志军
    宋友桂
    [J]. 第四纪研究, 2001, (05) : 381 - 391
  • [8] 酒泉砾石层的古地磁年代与青藏高原隆升
    赵志军
    方小敏
    潘保田
    史正涛
    颜茂都
    [J]. 科学通报, 2001, (14) : 1208 - 1212
  • [9]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李吉均
    方小敏
    [J]. 科学通报, 1998, (15) : 1569 - 1574
  • [10] 古里雅冰芯中末次间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记录研究
    姚檀栋
    施雅风
    秦大河
    焦克勤
    杨志红
    田立德
    L.G.Thompson
    E.Mosley-Thompson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 447 - 452